聚焦校地合作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

2024-02-23 16:16 刘畅 2643 点击

当前,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数据显示,国内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约为4%。2022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达33633.7亿元。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增强的背后,前沿基础研究成果的取得正成为推动这一领域创新的重要动力。

而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创新氛围,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聚集于人才汇集之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这些方面则具有天然优势。

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医疗解决方案和商业产品?成果转化的机制和模式尤为关键。对此,成都高新区围绕构建完善生物产业生态圈,不断创新校地合作机制,与四川大学共建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并在全国首创科技成果确权校地分享“事业合伙人”模式,打造利益共同体。如今在该模式的推动下,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开花结果于成都前沿医学中心。

经验传承  借鉴校地合作推动产业“原始创新”

在生物医药领域,高校院所与政府、资本、成熟药企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推动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临床应用为主导,基础研究学术成果有机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小的风险实现转化,并且更加贴近市场,打破从学术端到创业端的屏障。科研人员提供前沿技术,政府提供硬件设施与政策支持,企业与资本提供资金,催生了众多创新型生物技术企业。

1977年,剑桥市议会通过了美国第一项允许并规范重组DNA研究的立法。凭借一系列战略决策和“创新-产业-资本”生态系统构建,凭借周边丰富的创新资源,波士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迅速提高:

哈佛、MIT 等超40所国际顶尖高校、1所国际顶尖医学院和4所国际顶级科研机构环绕波士顿,并拥有近250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实验室;超9万名生物医药从业人员聚集于此;近百家与MIT、哈佛大学等相关的医药企业在此聚集,并吸引辉瑞、诺华等19家全球TOP 20药企,以及全球顶尖医疗器械企业在此设立研发中心。

活跃的创新氛围也吸引了资本入局。据悉,全美生物技术领域最活跃的17家风投公司,10家将总部或分部设立在此,波士顿地区的生物技术风投在全美排名第二,仅次于硅谷,成为美国乃至全球著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

在国内市场,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国内生物医药研发模式实现了从me-too向me-better、从fast-follow向first-in-class的跨越,部分甚至接近前沿,基础研究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据Nature Index最新公布的全球排名前100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显示,与2015年相比,中国在8年的时间内增加了32家相关机构,迈向“原始创新”的阶段,基础研究能力实现了较大的进步。

作为科技创新之源,基础研究关乎我国源头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的提升。随着国内市场逐渐感受到“基础研究能力”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助力,“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一场关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变革正在展开。促成转变的因子是多方面的:一是研究能力的大幅提升,二是学术与产业的紧密融合。

“校地合作”模式正成为促进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共识。通过整合高校的创新研究优势和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实践经验,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创新步伐,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这也体现在临床试验申请和新药申请(NDA)数量的增加。Nature数据显示,在2010—2020年期间,国内共有1636个创新药物递交了首次IND申请,平均年增长率为32%。其中,86%来自689家中国本土公司。

正如波士顿通过生态系统的构建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国内也在采取类似的模式来提升生物医药创新能力。

在近年的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成都高新区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梯队”,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是校地合作的典型案例,致力于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新极核和策源地,助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原始创新”。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通过构建完善生物产业生态圈,创新校地合作机制,与四川大学共建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创新构建“政府建载体、川大引项目、工作同协调、项目共把关”的事业合伙人合作模式,打造利益共同体。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高投生物园公司”)作为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的园区运营商,创新推出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助推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持续加速。

聚焦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释放校地合伙人模式源动力

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连续多年保持20%的增长,拥有国家级人才团队超过100个,累计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与20家世界500强跨国药企开展合作,累计50家知名投资机构先后联合组建了生物医药专项产业基金。

这背后,校地合作模式起到重要作用。

自2018年11月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四川大学签署共建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的合作协议后,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便着手引进华西医院国家级平台项目“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和“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40个高水平研发平台;以“上市公司+PI”的模式引入14个四川大学教授成果转化创办的企业,包含赜灵生物、奥睿药业等5个“PI+上市公司”合作模式项目,形成23个I类新药品种管线,其中已有2个品种进入二期临床;引入世界500强企业项目阿斯利康中国西部总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项目倍特药业药物研究院;包括赛璟生物在内的部分引进企业相关产品已经入选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赜灵生物形成了8个I类新药管线,其中多款药品已进入II期临床阶段。

在推动这些入驻企业快速发展中,成果转化机制起到重要作用。据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当前所采用的事业合伙人机制,通过成立评审会,对学校积累的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进行筛选,以市场化的维度进行评估,进而确保项目的可行性以及符合临床需求,通过政府和园区的产业服务来加速产品转化。

然而,单靠成果转化机制并不足以保证企业全面快速发展。企业的成长不仅仅依赖于科研成果的转化,还面临着资金、政策、人才等一系列挑战,还需要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成长和发展环境,如项目孵化、政策辅导、人才服务、安全环保管理等。

而成都高投生物园公司定位为国内顶尖生物产业高品质科创空间整合运营商,在上述方面拥有成熟的经验,其围绕企业成长和企业产品,着力为园区入驻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成长方面聚焦企业入园前、入园时和入园后的项目评审、政策辅导、人才服务、安全环保等多项服务,企业产品方面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专业服务。

在具体运营过程中,成都前沿医学中心采用了“共建、共管、共享、共服务”校地合作模式,"PI+"成果转化服务模式,以及全国首个科技成果确权校地分享的“事业合伙人”模式,以转化医学为创新靶标、以临床应用为价值导向,推动PI(首席科学家)— IP(知识产权) —  IPO(首发上市),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组学等前沿科学技术驱动的新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方式,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已经筛选了赜灵生物、赛璟药业、奥睿药业、分迪药业等14家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药学院教授们的项目进行孵化,涵盖了多个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

打破壁垒  为成果转化添加催化剂

成都赛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璟生物”)成立于2020年,重点开展原创小分子创新药及高端仿制药的研发。首个突破技术壁垒的仿制药品种“熊去氧胆酸胶囊”于去年入选第八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并获得真灼鑫璟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作为入驻企业之一,赛璟生物实现了快速成长,创始人蒋煜对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校地合伙人的模式深有体会。

蒋煜硕士、博士均就读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此前曾于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从事药品技术审评。2019年,蒋煜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联合创办赛璟生物,从事原创小分子创新药物和创新制剂研发、高技术壁垒仿制药的研发,希望打破进口垄断。

成立不到四年,赛璟生物在创新药和仿制药上取得阶段性的进展。“赛璟创立之初面临的主要难题就是人、财、物等方面的转化基础问题。”蒋煜坦言。

在他看来,新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门槛主要有二,一是如何厘清产品临床/市场价值定位,用“以终为始”的视角评估科技成果的科学内核和临床使用场景,这关乎转化的“方向”;二是“人、财、物”等要素的整合,这关乎转化的“基础”。

与诞生于学校实验室项目不同的在于,校地合作模式对科研成果从“研究侧”向“产业侧”的转化有明显的推动和促进。

蒋煜提及,校地合作模式对科研成果转化最大的推动和促进有两方面,学校科学家的短板是缺乏整合“人、财、物”的经验和精力,而政府、园区能够以产业链的视野和服务精神,解决了科学家创业的启动资金、载体建设等问题,为转化的启动基础添加了催化剂。

“最了解科研成果科学内核的人往往还是科学家自己。”校地合作模式使科学家有机会尽早加入整个转化过程中,全过程把关转化的科学性风险。同时,地方政府的产业化扶持和政策引导又大幅降低科研成果转化的落地性风险,成都高投生物园公司打造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2023年底,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二期正式投入使用。据悉,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二期目前已吸引天府锦城实验室、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10个项目入驻。

长远来看,这是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校地合作的一个新进程。

当校地合作形成有效的产业生态系统,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产学研政”融合发展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与认可,诸多研究院与研究中心将成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四川省肿瘤医院林桐榆、洪煌明教授团队开辟罕见淋巴瘤亚型治疗新路径

四川省肿瘤医院林桐榆、洪煌明教授团队在罕见淋巴瘤亚型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他们的研究成果,首次系统阐述了非上呼吸消化道NK/T细胞淋巴瘤(NUAT-NKTCL)的临床分子特征,为这一罕见淋巴瘤亚型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该研究成果近日已在线发表在血液学领域权威杂志Leukemia(中科院双1区期刊,IF=11.4)上。NK/T细胞淋巴瘤分为原发上呼吸消化道(UAT)与非原发上呼吸消化道(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