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行走于白果乡,漫步在橘园中,感受产业发展之美……
产业升级显成效 特色农业谱新篇
乡村振兴迈大步,关键看产业。白果乡山地多、耕地少,如何利用有限土地发展产业,实现高效产出?
近年来,经过反复调研,白果乡因地制宜、综合施策,走出了一条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通过实施“林果上山,粮油下坝”战略,白果乡成功建成智慧果园1.5万亩,并完成品种改良1.2万亩,提高了果园的产量和品质,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
2024年10月下旬,在白果乡虎渡社区的柑橘种植基地,数十亩爱媛38号柑橘迎来了首批采摘。一颗颗圆润饱满、色泽鲜亮的爱媛果冻橙挂满枝头,20余名村民正忙着采摘、搬运、筛选、分拣、包装、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这几年果子很好卖,我们的种植面积不断在扩大,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今年产量预计有10万余斤,大概收入40万元。我们今年靠卖水果把家里房子都重新翻修了一遍,大家的生活都越来越好了。”柑橘种植户兰洪兵笑着说道。
村民的丰收是白果乡柑橘产业发展的见证。此外,白果乡还打造了柑橘示范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38个、冷链物流仓储3个,逐步完善了柑橘“育产销”体系。这不仅提升了柑橘的附加值,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值得一提的是,春橘种植专业合作社荣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成为白果乡农业产业发展的典范。
基础设施更完善 乡村振兴添动力
走进白果乡,一条条宽阔平坦的乡村公路,像一条条彩色纽带,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全国大市场,农产品不仅销路通畅,好东西还能卖个好价钱。
“再隔几个月,会有很多游客来这里看萤火虫。到了清明节,这里的交通会更加通畅。”在萤杏路上,白果乡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乡村振兴,既要抓好产业发展,也要搞好基础建设。过去的一年里,白果乡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通过加强项目资金整合,白果乡加快实施了“四好农村路”、高标准农田、五小水利等项目建设。
集体经济有效盘活 实现村民双增收
乡村要发展,要富裕,更要共同富裕。在集体经济的发展上,白果乡积极探索创新模式,结合各村自身特质与优势条件,制定了特色农业、文旅产业、土地托管等多种发展策略。通过因村施策,白果乡成功盘活了资金、资产、资源,打造了多个集体经济项目。
“出鱼了,出鱼了!今年的鱼真肥呀!”见到眼前的丰收景象,村民们顿时欢呼了起来。官厅坝水库的生态水产养殖是白果乡集体经济发展的案例之一。2024年年底,白果乡官厅水库再次迎来了大丰收。
“这次我们一共捕捞了2万多斤鱼,平均每人可以分到8斤。村民积极参与鱼苗的投放和日常管理。这次分鱼不仅让村民有了收获,也增强了村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官厅坝村党委书记李志祥介绍道。
除官厅水库的生态水产养殖外,黄水凼“萤光小院”“官厅拾光”集体民宿等项目也成为了白果乡集体经济的新亮点。这些项目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乡村旅游体验。据悉,2024年白果乡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100%,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民的“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