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延伸到宽阔平坦的田野中,一排排川芎整齐长满田间地头,田地间弥漫着川芎特有的药材香味。5月的一个晴朗天气,一群老百姓头戴草帽,有的拿着小锄头蹲在地上挖出川芎,去掉茎叶丢进身旁的桶里;有的将川芎从桶里倒进编织袋中装袋;黄色的挖掘机伸展着铁爪穿梭在田野中,来来回回运输这些装满川芎的编织袋……这是眉山市青神县青竹街道程家嘴村苏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川芎种植基地的丰收现场。
程家嘴村苏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并非一帆风顺。
要想火车快,全凭车头带,村党组织就是一个村的“火车头”。如何增强党组织凝聚力,让村民听党话跟党走?怎么让村集体越来越富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这是青竹街道程家嘴村村两委班子长期思考的问题。
经过村两委班子认真分析,多地考察,村民建议,干部带头,2020年下半年,程家嘴村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致富路——以本地优势土地资源吸引公司和种植大户到这里投资、合作。
2020年9月,程家嘴村苏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采取7+2+1的模式运行,即公司负责投资、运行管理,占股70%;村民将土地入股合作社,按照市场均价划价入股,占股20%;村集体将闲置办公场所以租赁方式交与合作社用于办公,场地租金作为村集体基础股金,占股10%。合作社主要种植水稻、川芎(中药材),种植面积共计860余亩,其中村民土地入股面积达450亩。
在合作设成立之初,当地老百姓并不看好。在开村集体会议的时候,有两三户人家提出质疑,大家都开始担忧起来,反对成立合作社。“一方面担心种植户把我们的土地拿去不好好耕种,另一方面是怕我们把土地拿出去了,最后老板没有赚到钱就不给我们租金和分红了。”村民罗淑荣说。
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村委干部通过坝坝会征集意见、上门劝说等方式积极和村民沟通;同时和种植户协商,争取达成农户和种植户之间的一致意见。
苏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业主刘建华说,老百姓怕拿不到钱,我就先把租金给大家,年底再分红。“这样的老板真是少见,地还没种,钱就先给我们了,我们也开始相信这样的老板能够带我们赚钱了。”村民罗淑荣说。
程家嘴村种植川芎历史悠久,但以往多以散种为主,与如今的规模化种植相比,无论是产量还是价格都相差甚远。
“规模化种植后,川芎年产量每亩能保证225波浪号250公斤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场价一公斤28元来算,一亩的产值大概7000多元。农民自己种地的话一亩的产值大概是2000元左右。”谈到今年的川芎收益,程家嘴村党委书记邓玉波算了一笔账。
苏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业主刘建华说:“程家嘴村苏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到现在为止总共投入300万元,从今年的行情来看,第一年就可以实现盈利。目前打算在明年的时候继续扩大规模,希望能够将苏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打造成全县的水稻和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
程家嘴村苏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每年可为程家嘴村留守老人提供3000~5000人次的务工机会,平均每人每天收入可达100元左右,人均年收入可额外增加2~3万元。
“我把家里的一亩八分地入股合作社,获得租金1800元。平时在合作社务工,每天收入大概在100元左右。”程家嘴村七组村民罗淑荣说,当地老百姓很乐意合作社的成立,不仅能将土地流转出去,还能在家门口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程家嘴村党委书记邓玉波说,苏母专业合作社成立切实为广大留守人员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大家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可以在家门口务工挣钱,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正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