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本是草木枯萎、农闲人逸的季节,但在绵阳市盐亭县鹅溪镇的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以下简称“亚行项目”)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一车车商砼运到现场快速倾泻,施工机械有条不紊地来回穿梭;工人们支砌挡墙渠道、浇灌田间道路,不时擦去尘汗露出张张笑脸……一幅项目建设生动画卷。
盐亭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嘉陵江、涪江分水岭,全县以丘陵地貌为主,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
据介绍,盐亭县亚行项目总投资6130万余元,分为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实施,建设项目覆盖大兴乡青峰村、九龙镇青松村、鹅溪镇长寿村等12个村,包括现代农业工程建设、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机构能力建设等实施内容,惠及群众1万余人。亚行项目的实施使该县“三农”强基固体,农田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驱动了农业产业换挡升级,在生态产业基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为建设长江绿色生态廊道作出了贡献,助推了新时代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的项目建设,机制保障至关重要。盐亭县成立了“盐亭县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盐亭县亚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盐亭县亚行项目工程管护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县探索创新质量管控模式,实行县级主管部门监管、监理机构监理、乡镇村监督、纪检机构监察+社员群众监视的“4+1”质量管控模式,将智慧理念融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生态环保及其他智能化系统应用的全过程,打造出“智慧工地”“平安工地”。同时,该县积极推广创新“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为铸建绿色精品工程夯实基础,受到干部群众的点赞。
“近日,走进盐亭县大兴回族自治乡青峰村看到:山上养殖场、山腰水果园、山下粮油区,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谁能想到地处丘陵地带的盐亭县亚行项目竟有如此广阔的视野?更难相信这里曾经杂草丛生。
“这管子流淌出来的水,是我们养猪场的猪粪经处理后制成的有机肥,我们叫它‘营养液’,这些‘营养液’在我这里都是宝贝。”正在果园里采摘耙耙柑、金糖桔的袁彪自豪地说,他的农业产业园实行山上养殖场、山腰水果园、山下粮油区的立体布局,走循环融合全域发展之路,将畜禽粪便、废弃物净化处理后,固体作为农作物肥料、液体通过多管道灌溉粮油作物。据了解,袁彪的农业产业园敷设了管道4公里、灌溉覆盖粮油、水果800余亩,今年仅养猪一项就收入300万余元。
据了解,该县亚行项目通过三年的实施建设,现已修建农村道路20余公里、田间道路20余公里、山坪塘9座(含整治)、蓄水池40口、提灌站6座、灌排沟渠7公里、栽种经果林约19公顷,惠及群众1000余人。
该县亚行项目的实施建设,极大改善了项目乡村的交通环境、生产条件,夯实了“三农”基础。群众看到了奔头、尝到了甜头,发展农业产业的激情高涨,掀起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发展热潮,呈现出昔日“雁南飞”、今朝“凤还巢”的喜人格局,在外成功人士纷纷返乡投资创业,“吃生态饭”、“发绿色财”。
亚行项目实施强化了农业基础,农业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支撑;发展现代化农业,培育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关键。为此,该县在亚行项目实施中秉持“既要群众‘富口袋’,也要群众‘富脑袋’”的理念,大力推进乡村人才培育,将“硬件”与“软件”建设并举、“输血”与“造血”同行。目前,该县已培训农村人才200余名,成为新时代“三农”发展的主力军与“火车头”。
如今,该县森林覆盖率49.68%,有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1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凤集全自动蛋种鸡等龙头项目,建成特色产业基地40万余亩,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培育名单,打造出中国西部鳜鱼之乡、全省最大蛋种鸡基地等农业品牌。该县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等荣誉称号。
四川盐亭县亚行项目开工仪式现场
四川盐亭县亚行项目实施后建成的返乡创业产业园
四川盐亭县大兴回族自治乡生态柠檬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