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川渝科普大会期间,位于中国(绵阳)会议展览中心3号馆的首届川渝科普大会科普展同步举行。
首届川渝科普大会科普展是作为首届川渝科普大会的主要活动之一,展区面积7200平方米,设置各类展品300余件(套),分划有序厅、科普资源展区、科普成就及展演展区、数字科普体验展区。其中,九-黄世界钙华自然遗产生态保育模型、行走的树叶—— 叶䗛等科技资源科普化成果,首次面向公众作集中科普展示。

前沿科技 激发科学梦想
在首届川渝科普大会科普展上,数十家全国知名展商携带一大批设计新颖、互动体验性强的“明星展品”亮相。从“芯片教育实验室”到“钢铁鼓手”,从“虚拟数字人”到“裸眼3D全息智能炫屏”,再到“纳米流体音流雕塑”,一系列前沿科技展品让参观者们目不暇接。
据悉,本届展览是近年来川渝地区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科普展览,为两地科协共建川渝科普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助推了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科普教育产品因其实践性和互动性强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青少年对科普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在科普资源展区,高校、高科技企业进行了现场科普教育产品展览演示,让公众在娱乐中轻松获取科普知识。其间,川渝地区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国内知名科普产品供应商也积极参与,展示了他们的科技资源和科普成果,进一步增强了科普的互动性和前沿性;在科普成就及展演区,展示了川渝地区近年来的科普工作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成果,包括发布的川渝科普榜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成果、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成果和机器人竞赛成果等;在数字科普体验展区,运用AR、VR及全息投影等交互式手段,为观众提供与展品互动的机会,获得更加深入的沉浸式体验和参与感。此外,还设有一系列趣味性的互动游戏或实验,让观众在互动中学习和探索科技的奥秘。


“我们很荣幸能够作为展商参加首届川渝科普大会科普展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展。这次参展经历让我们收获满满,不仅拓宽了视野,还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了解了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参展商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程露表示,作为国内科普文博内容建设领航者,安达创展立足企业优势,彰显科普担当。近年来,在西南地区参与四川科技馆、重庆科技馆建设,打造万州科技馆、达州科技馆等一系列精品展馆,并设立重庆运营中心,助力川渝地区科普事业蓬勃发展。下一步,公司将始终牢记科普企业的初心和使命,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突破进取的创新精神,为科普事业贡献智慧。
来自绵阳高新区创新中学的学生何嘉欣在观展后兴奋地说道:“在展览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仅了解了各种科普教育产品的实践性和互动性,还感受到了科学原理的实际应用。接下来我将深入学习科学知识,积极参与科技实践,为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沉浸式体验 感受科学奥秘
为充分展示近年来青少年科技创新成就,点燃科普热情,积极培育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良好氛围,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展览现场VR体验、数字互动体验、宇宙全息舱、AI换脸、虚拟数字人及全息投影等……一项项成果作品在展馆内精彩亮相。
人形机器人闯关赛、消防安全主题展、动植物塑化标本、……在趣味十足的展位前,青少年们正扎堆观看。“哇,太厉害了!机器人竟然能够如此准确地执行任务。”来自绵阳愿望树儿童之家幼儿园的学生申沐辰被机器人的精准执行任务能力深深吸引,他围绕着机器人,好奇地观察每一个动作,眼神中透露出对科技的向往和兴奋。“此次科普展,公司带来了‘Lite’‘Pro’‘Smart’三款小型人形机器人,以及3个‘Roban鲁班’中型人形机器人,让孩子们能够大饱眼福,近距离感受机器人的魅力。”该展区负责人、绵阳未来教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教学主管罗显东介绍,除了机器人的舞蹈表演外,展区还特意设置了未来智能城市场景和CUBE创意搭建场景,给了孩子们更全面的科技体验。在未来的智能城市场景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讲解员的详细讲解,深入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探索智能家居的应用原理。


“这次参观不仅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更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绵阳愿望树儿童之家幼儿园教师贾倩倩带领着学前班的孩子来到科普展厅进行参观体验。她表示,孩子们对此行感到非常兴奋。在展览中,孩子们体验到了AI变脸、人形机器人闯关赛等先进技术。通过体验,科技的力量深深触动了孩子们,并在他们心中悄然埋下了科技的种子。

科普展现场,除了备受瞩目的“机器人”展区,消防安全主题展也吸引了大批青少年的关注。重庆原子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讲解员周露在展区中向小朋友们详细介绍了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该展区分为三个主题,其中两个是重庆市社区科普馆的流动共享试点项目。消防安全主题展作为亮点之一,聚焦于防火、救火和灭火的相关知识,通过互动和展示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使消防安全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特色展区则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化学、天文学、语文以及自然灾害等多个领域。这个区域运用了先进的3D建模和互动投影技术,营造出多个实景空间,让参观者仿佛身临其境,深入体验科学的奥妙;前沿科技主题展以科技为主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互动环节。该展区旨在培养公众和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确保科普资源能够惠及到基层群众。这里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增强现实、虚拟现实、VR技术,以及汉字的前世今生等,为参观者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盛宴。“除了展览外,另外三个主题的社区流动科普主题展已在重庆各区县展览近两年。通过此次参展,我们希望能在四川也实现科普主题展的大力推广,从而让科普资源能够在不同地区流动,使更多人受益。”周露如是说。

“科技城的孩子们从小在科技创新的氛围中成长,真的很幸福。”已经带孙子走完科普展最后一个展点的82岁老人敖万富难掩喜悦。“这次科普展的展区面积很大,展品种类也非常丰富多样,收获颇丰。”敖万富指着手中的青少年科普知识手册说,这样的展览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开心,更能够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思考,让他们感受到“科技城”科技的高端和先进。
科普盛宴 点燃求知热情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首届川渝科普大会科普展暨⻘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展的开展,正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激发青少年的科普知识的认知,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热情。本届科普展活动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
科普活动展演上,四川科技馆、绵阳科技馆、绵阳师范学院、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等单位为观众带来了科学实验秀、科普剧场、科普小讲堂、科技展品表演等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展演活动,让前沿科技切实的走进公众的生活,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增添靓丽的科学色彩,也为各年龄段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倾心献上一道丰盛的科普“大餐”。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地球上的生命形形色色、灿烂辉煌,却又短暂易逝。出生、成长、繁衍、死亡……亿万年来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走进科普展展演舞台区,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馆长助理李迪正在为公众及青少年们科普科学知识。他以“生命的诞生”为题,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他解释道,生命是在地球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变异等机制逐渐演化而来的。这个过程长达数十亿年,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开始,逐渐进化出多细胞生物,再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最终有了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其间,他鼓励大家珍视每一个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更应该积极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生命的奥秘,并且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实践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级保护动物有哪些?”“什么是叶䗛?”绵阳师范学院主讲人邱见玥以“行走的树叶 叶〔虫脩〕xiu”为题,向在场的公众和青少年讲解了二级保护动物-叶䗛。她阐释道,叶䗛(Phyllium),又称叶子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䗛目昆虫。其外观似树叶,不仅颜色与树叶一致,且许多叶䗛叶脉清晰,混杂在树叶中很难被发现。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为绿色,因此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与树叶融为一体。为什么要保护叶䗛?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邱见玥进行了回答,叶䗛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们与环境和其他生物相互依存,起着重要的生态平衡作用。此外,叶䗛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拟态和生存策略的昆虫,对科学研究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们的行为、生理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机制。“通过科普让公众和青少年对叶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成功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在未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提供了动力。”邱见玥说。
科普成效如何,学生的声音最具说服力。“在科普小讲堂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在课堂上表现更出色,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应用。除此之外,我还特别喜欢这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老师们总是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来解释抽象的科学概念,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来自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学生马铭涵激动地说道,通过参加科普小讲堂,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首届川渝科普大会科普展暨⻘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展,为公众和青少年们提供了一次沉浸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体验,让他们以亲身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而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