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富足,3月16日~3月19日,达州市大竹县教科局组织全县科技扶贫特派员、部分农业种植企业家到四川省农科院和四川大学接受理论培训和现场教学。
理论培训强素质
“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要加强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3月17日,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会场,省农科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吕火明正在给来自大竹县的科技扶贫团作《乡村振兴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专题授课。
如何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城乡融合?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吕火明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主要部署两方面给学员详细阐述了乡村振兴的特点和乡村振兴应关注的问题,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内涵、特点、类型,休闲农业的概念、作用,发展休闲产业的作用、存在的问题、误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措施,让学员们了解了农业政策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吕教授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比喻、渊博的知识、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赢得了阵阵掌声。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产业的兴旺必将带来农产品储藏、加工等后续问题,如何实现农产品价值最大化?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朱永清作的《农产品精准储藏加工、冷链物流》讲座,让与会学员茅塞顿开。朱书记从果蔬采后处理的重要性、果蔬标准化采收、果蔬贮藏保鲜、果蔬冷链物流技术等方面,结合具体的果蔬,详细给学员介绍了常见蔬菜的预冷、愈伤、包装、周转、储存等知识和方法。
“我是做有机蔬菜的,朱书记今天这堂课真是一场及时雨,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当前,我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这项技术。”四川巴山绿源生态农业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林萍掩不住内心的激动。
现场教学纾困惑
三月的成都春暖花开,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3月16日,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城厢镇核心科研基地,“利用松针垅垦更能保持土壤的温度和酸性,有利于蓝莓的生长......”,该所党委书记张晓军从蓝莓种植基地的选择、品种的选择、土壤的改良、水肥管理、修剪技术、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给来自大竹科技扶贫派特派团做了详细介绍。该基地还对黄精、川芎、丹参、麦冬等中药材,番茄、芦笋、白菜、魔芋等蔬菜进行了培育研究。相关专家从选土、选种、育苗管理等方面一一作了详细介绍,并现场解答了随团企业家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我是种植中药材的,我就是想进一步咨询专家种植中药材的技术,从而提高种植效益。”大竹县万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川说,这次培训机会实在难得,自己会进一步加强和专家联系,希望得到专家的技术指导。随后参观的四川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更是让此次参训的学员亲眼见识了农产品收获“后半篇文章”,该所所长宣朴详细向学员们介绍了蔬菜的冷藏保鲜技术和冷库设备的选择、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中,学员们还先后到四川大学农业科技园、四川吉食道食品有限公司、四川品品食品有限公司现场参观了其生产流程,并和公司董事长在企业经营理念、市场发展前景、合作契机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
“这次培训不但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农产品种植技术,更让我开阔了眼界,对企业的经营理念有了更新的认识。”周文川感慨地说。
据大竹县教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治蜀介绍,目前该县科技扶贫特派团共有11人,分别来自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发展中心、县饲料饲草站,达州市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等单位(部门),每年对农村群体开展种子培训、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100余次,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持续提升科技扶贫特派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引导他们为农民群众提供急需的生产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大竹县教科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