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建梅:种出道地药材,开出“振兴良方”

2025-02-07 08:46 李淮 3632 点击

庞建梅。    

与庞建梅的初次见面,是在德阳什邡市洛水镇的药王山上。她身着咖啡色短款外套、内搭同色系毛衣,下身是黑色长裤,头戴鲜黄色圆盘帽。这身装扮,三分俏皮中带着七分时尚,让人不禁眼前一亮。然而,庞建梅的身份可不仅仅是时尚达人那么简单,她还是四川省源地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一个在山中厚植沃土、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新农人”。

庞建梅(右二)领奖。    

回乡创业:从都市白领到田园守护者

2011年,庞建梅从四川省城市职业学院毕业后,怀揣着梦想和激情,进入了成都一家品牌公司营销白酒。工作环境满意,人际关系融洽,报酬也相当可观。或许,按照这样的轨迹发展下去,她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营销人员,过着顺风顺水的生活。

然而,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转弯。2015年5月的一天,父亲庞刚华将她带到药王山上,指着山坡、山崖、山道旁的野生药材,满怀激情地说:“梅梅,你看,药王山上到处都是宝。这里的土地最适合种植有机无公害中药材了,我想让你回来和我一起在这片土地上大规模种植中药材。”

在父亲满怀激情的讲述中,庞建梅的记忆被拉回到了童年。那时,她常常跟着爷爷上山采药,山里的春天野花灿烂,夏天凉爽宜人,秋天还有酸酸甜甜的野果吃……她不禁想到,虽然成都的营销工作安稳且收入可观,但这座承载着庞家几代人记忆的山,以及父亲想创业的决心和热情,或许更值得她守候。

深思熟虑后,庞建梅决定放弃都市生活,回乡与父亲一起发展中药材。2015年6月,庞建梅与父亲共同注册成立了四川省源地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从此,她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创业旅程。

创新驱动:拥抱新知,探索新技术

创业之路,从来荆棘满布。

虽然对采药、挖药从小就耳熟能详,但如何高效培育出高质量的中药材,庞建梅觉得力不从心。为了紧跟新理念、新技术的发展脚步,她积极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如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为期两年的“中药工艺传承班”。她还多次参加由四川省科协、德阳市科协等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和机遇。她凭借出色的表现和扎实的功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获得了更多的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的经验和人脉资源。

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庞建梅更是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她打破中药材传统种植的局限,采取套种的方式,使土地得到了最大化利用。例如,川黄连、川芍药的生长期是3年至5年,而川黄柏更是长达15年。为了弥补这一时间差,庞建梅在药田里搭棚种植灵芝和桑黄这两种菌类。此外,她还在药田里种上了桃子、石榴、西梅等水果,饲养了跑山鸡、鸭子等家禽。这种多元化的种植方式,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增加了公司的收入来源。

庞建梅的创新精神不止于此。随后,她锚定中药生态旅游这一赛道,成功申报了“中药旅游示范基地”。春天,游客可以上山赏桃花;夏天,可以欣赏大朵的芍药花;秋天,则可以采摘丰收的果实。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让周边村民有了更多摆摊设点卖小吃、卖农副产品的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庞建梅带领同学们参观中医药文化展览馆。    

庞建梅向同学们普及中药材知识。    

扎根山野:与乡亲们共奔富裕路

在庞建梅和父亲的共同努力下,四川省源地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逐渐发展壮大,由此吸纳了附近的村民到公司工作。在中药材播种期和收获期,每天有100余名村民在公司里工作:有的去田间山坡打垄,有的在厂里加工中药材……

如今,公司已经带动当地村民100余人就业,带动当地产业增收2000余万元。

庞建梅不仅关心村民的经济收入,还非常注重他们的精神生活。她经常组织村民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药王山,因为庞建梅和她的团队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一位“新农人”代表,庞建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乡村振兴。她不仅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还让乡亲们过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敢于担当,就一定能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年产值约400万元 内江“鱼倌”激起乡村致富“浪潮”

近日,笔者来到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好生长养殖家庭农场,只见农场内鱼塘分布有序,池水洁净无异味,成群的白乌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活力满满。农场负责人钟喻正拿着网兜,在鱼塘边仔细观察白乌鱼的状态。“内江人依托沱江丰沛的水域资源优势,从20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人工养殖和繁殖白乌鱼。在我的印象中,2007年左右,白乌鱼的价格就可以卖到24元至30元每公斤,而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的价格才两三元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