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风”劲吹巴蜀大地

——四川省科协五年工作回顾之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2024-04-19 08:39 杨晓慧 1284 点击

机器人互动、裸眼3D、AI模型……流动科技馆全川巡展,科普大篷车开进村(社区)、学校,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科技魅力;

航空航天、灾害与防护、四川动植物……科学知识搭上地铁列车,与乘客不期而遇;

街头散步、等公交间隙辨别科学知识真假,郊区公园体验农耕乐趣,田间地头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在四川,“科普新风”劲吹,处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科学氛围。

2023年,四川省具备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2.66%,较2020年提升3.2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科普的力量。五年来,四川省科协精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协“四服务”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履行“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职责,依托“天府科技云”平台构建“授人以渔”智慧科普新范式,全面拓展科普阵地、打造科普品牌,推动科普工作理念创新、模式机制变革和服务效能跃升,实现了科普资源、科学普及由集中采购、层层传递、大水漫灌到共创共享、精准直达、精准滴灌的转变,全省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攀升,群众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创新推动“三大变革”

构建“授人以渔”智慧科普新范式

智慧科普传播员詹玉琴向群众推广“天府科技云”平台。    

每日不定时登录浏览“天府科技云”平台,遴选收集公众关注度高的热点科普知识,实时分享,并结合个性化需求,针对性地将权威科普知识普及给身边人;指导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开展科普传播工作,引导辖区居民关注“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等科普平台,积极参与网上科普知识竞答;创新开展“小小科普讲解员”品牌科普活动,向辖区中小学生讲解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科普知识……这是“2023年度四川省百佳智慧科普传播员”——绵阳市涪城区工区街道子云亭社区智慧科普传播员詹玉琴充满“温度”的科普事迹。

为鼓励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做好科普服务工作,2023年,四川省科协发布“2023年度四川省百佳智慧科普传播员”榜单,涌现出李培、郭刚、马莲芳等一批热心科普事业的基层科技工作者。这些智慧科普传播员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以“天府科技云”平台为载体,向辖区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专业声音,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实,智慧科普传播员的身影早已出现在“科普田野”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依托“天府科技云”平台智慧科普、精准科普、直达科普功能,四川省科协积极动员吸纳村(社区)干部、社区网格员、基层农技协领办人等注册成为智慧科普传播员。经过不断发展,智慧科普传播员队伍持续壮大。截至2023年底,全省“注册智慧科普传播员”超3.4万名,基本实现“一村(社区)一名智慧科普传播员”全覆盖,年度精准分享传播量超1800万条次,实现了科普服务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历史性变革,“因人而异”的科普方式更好地满足了群众个性化的科普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科普内容也紧跟热点、逐年丰富。

“吃榴莲之后饮牛奶,毒过眼镜蛇?”“笑可以减肥?全世界的人笑起来都是哈哈哈?”“看了视频,你还会随意野外用火吗?”……打开“天府科技云”平台进入科普苑板块,你会发现,食品安全、健康生活、全民信息素养与技能等权威科普信息一应俱全,覆盖了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专业权威的科普是人们应对“伪科学”、消弭“认知差”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四川省科协依托“天府科技云”平台建立了智慧、精准、直达的科普服务体系,汇聚图文、视频等权威科普信息超11万条,并引导群众主动“上天府科技云、向科学要答案”,实现了科普传播路径由“层层传递”向“精准直达”的历史性变革,减少了延时衰减和中梗阻。

同时,四川省科协还组织开展“重大科技资源科普化”试点、“科普百佳作品遴选”工作,鼓励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结合所研所学创作优秀科普作品。“科普百佳作品遴选”工作期间,共收到781条原创作品,涵盖科普图书、科普视频、科普动漫、科普文章等多种类型,涉及理科、工科、农科、医科等多个学科,实现了科普资源供给由“集中采购”向“众创共享”的历史性变革,极大地丰富了优质科普资源供给。

“三大变革”支撑四川省科协建立起了“授人以渔”的智慧科普新范式。目前,已为城乡群众提供精准科普服务13亿人次。智慧科普正在成为科普惠民新风尚,“上天府科技云、向科学要答案”已蔚然成风。

拓展科普阵地

建设家门口的科普“加油站”

科普大篷车开进乡村学校。    

玩一场科普小游戏,阅读一本科普读物,动手挖掘“恐龙化石”,体验各种“黑科技”,还能和科技大咖面对面交流……近年来,四川群众发现,科学来到了家门口,精彩丰富的科技体验变得“触手可及”。这一切,得益于四川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加速推进。

2021年,中国科协印发《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明确要“加强科技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省级科技馆体系创新升级”;2022年9月,《四川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印发,指出要“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四川省科协依托“天府科技云”平台,加快推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18座实体科技馆、34套流动科技馆、73辆科普大篷车、64所农村中学科技馆“四位一体”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构建起以省级科技馆体系建设为核心,“纵向一体、横向协同”的发展格局。

其中,四川科技馆创新升级的经验做法受到央视《新闻调查》节目专题报道。

2021年,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组走进四川科技馆,正值清明节,前来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考考大家,恐龙用于攻击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黑匣子’会刷成橘红色?”“大家想一想,都江堰为什么叫都江堰?”在聚集较多观众的展品前,总会有科技辅导员不定时“空降”,为群众讲解科普知识;快闪小分队KOKO实验站小推车前,围满了观众,大家争先观看科普小实验,抢着回答问题。展厅里,不仅孩子聚精会神、流连忘返,家长也体验得异常忘我。据介绍,这样人员爆满的场面,每个节假日都在四川科技馆上演。

过去五年,在四川省科协的指导下,四川科技馆不断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科普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公共科普服务职能,科普事业呈现出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科学E课堂”应运而生,推出了“流星雨”等36期直播课堂,累计吸引观众在线观看412万人次,传统科普形式发生巨大转变,迎来更具时代性、更多元的科普样态;为充分开发利用科普资源,创新开展馆校合作,把科学课堂“搬”到科技馆,与四川省近200所中小学签订馆校合作协议,开展各类科学活动5000余场次,覆盖学生约20万人次。

针对校馆合作,四川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经戈在接受节目组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馆校合作’形成一些经验,在我们下一步进行展品展项改造时,把经验融入进去,发现孩子兴趣点,研究教学大纲,发现遗漏点和弱化项,争取在科技馆全面得到补充。”

五年来,立足场馆实际,四川省科协还积极探索科普惠民、服务于民的科技馆发展之路,创新展览资源开发建设,将科技馆打造成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传达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服务平台。2023年,全省科技馆接待观众总量约270万人次,开展教育活动1万余场;2019~2023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常规巡展116站,开展区域换展16站,服务公众663.5万人次。截至目前,全省13个市(州)、55个县(市、区)申报落地64家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每年开展活动约700场次,年均服务观众约160万人次,为推动科普服务公平普惠、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

事实上,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只是四川省科协拓展科普阵地的方式之一。2020年,四川省科协成立了中国农技协四川邛崃蜜蜂科技小院,并同步入驻“天府科技云”平台。成立以来,小院聚焦蜜蜂产业,通过线上线下服务农户1.5万余户。而在四川,这样的科技小院遍布各个市(州)。过去五年,四川省科协积极组织申报“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并与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合作推进“科技小院”服务模式,截至2023年底,建成“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19家、“四川省科技小院”30家,覆盖21个市(州)30多个县(市、区),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及科普宣传活动2000余次,普及科技知识11万次以上。

此外,四川省科协还持续扩大科普共享基地“朋友圈”,指导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43家单位成功创建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引导1000家科普共享基地入驻“天府科技云”平台,为城乡群众提供精准科普服务超过3500万次,真正把“科普大餐”送到了群众身边。

打造科普品牌

开创科普工作创新发展新局面

川渝科普大会科普展上,青少年观看机器人执行任务。    

川渝科普大会科普展上,科普表演秀吸引众多群众观看。    

五年春华秋实,科普硕果满枝。“九大”以来,四川省科协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深耕价值引领,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打造了一系列科普品牌,实现了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2023年11月,由四川省科协、重庆市科协联合主办的首届川渝科普大会在绵阳市举行,发布了川渝科普系列榜单。会上,“具有影响力的四川科普品牌活动”“具有影响力的川渝科普榜样”等一大批科普服务工作的先进典型一一亮相,展示了科普服务工作的卓越成就。

其中,资阳市科协倾力打造的“科普游学”品牌活动,在“具有影响力的四川科普品牌活动”中占据一席之地。“致敬科学家 追梦新时代”“科学向未来 快乐‘暑’于你”……依托“科普游学”品牌,近年来资阳市科协已组织开展了10余场青少年寒暑假期科普游学活动,并结合全国爱眼日、消防宣传日等节点,常态化开展科普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川渝科普大会不仅选树了科普榜样,期间还举办了首届川渝科普大会科普展,并围绕科技前沿、生命健康、灾害防治等主题开设了11场内容丰富的科普大讲堂,为公众献上了一场科普盛宴。

“太厉害了!机器人竟然能够如此准确地执行任务。”科普展现场,趣味十足的“人形机器人闯关赛”展位前人头攒动。学生们聚集在展区周围,看着机器人在工作人员的操纵下将小方块精准堆叠在一起,赞叹不已。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对人类未来发展有哪些影响呢?”“微生物是如何影响水和空气质量的?”科普大讲堂上,四川省微生物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松青以“生活中的微生物”为题,向绵阳三江实验学校学生讲解了微生物的分类及特点。学生踊跃提问,刘松青耐心解答,现场气氛活跃,趣味十足。

一系列川渝科普榜单、超7000平方米科普展、11场科普大讲堂、11万项“天府科技云”权威优质科普资源……围绕服务川渝城乡群众科学素质提升,首届川渝科普大会立足川渝两地,从群众需求出发,建平台、汇资源、促跃升,通过线下、“云上”相结合的方式,为川渝两地群众提供了一场学习科学、体验科学、感受科学的科普盛宴,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供应商、科普从业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形成了企业、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实际上,川渝科普大会只是四川省科协打造科普品牌的一个切片。五年来,四川省科协积极动员全省科协系统联动有关部门,利用“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大节点,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性科普活动,致力于打造科普品牌。其中,南充市高坪区科协持续打造有形、有声、有趣、有需“四有”科普品牌,“围绕三心一线·建设四有科普”的做法在全省科协系统工作座谈会上交流,并作为优秀县级科协工作案例编入全国《科技工作创新发展与科技成果管理实务》;四川科技馆与重庆科技馆携手,联合两地30余家科普基地开展的“科普列车川渝行”线上活动,连续两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省科协与康巴卫视联合创办的藏语科普节目《云丹科普苑》,有效覆盖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400万余名群众。

此外,去年四川省科协还创新举办了“四川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普活动,线上线下吸引全省近100万名群众参加,在全省营造了浓厚的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集智攻关 为四川高质量发展赋能

五年来,四川省科协认真履行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协“四服务”重要指示中的“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职责,围绕四川高质量发展中科技创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等六大产业,以及现代农业、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新兴产业,组织动员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以及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