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躺着进院到站着出院,医共体给了我第二次生命!”4月,在什邡元石卫生院康复科,患者苏先生将一面锦旗交到杨文学医生手中。这面绣着“瘫痪身躯遇良医,枯木逢春再启程”的锦旗,不仅见证了一场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奇迹,更彰显了医共体双向转诊机制的惠民成效。
(卫生院康复科团队收到锦旗图)
双向转诊架起生命桥梁
去年10月,55岁的苏先生因突发脑出血在外省接受开颅手术,术后遗留右侧肢体偏瘫及言语障碍。回川后尽管在三甲医院完成急性期治疗,但受限于床位周转压力,后续康复陷入困境。通过医共体绿色通道,患者被精准转诊至元石卫生院康复科,实现“急性期-康复期”无缝衔接。
(卫生院康复科团队治疗图)
三级联动织就康复网络
元石卫生院团队接诊后,联合市中医院专家开展会诊,确诊为“脑络瘀阻型中风后遗症”。依托医共体资源,制定“阶梯式康复方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市中医院康复科专家团队不定期驻院指导,根据平衡功能检测等数据动态调整方案。
“医共体不是简单转诊,而是全程护航。”杨医生介绍,治疗期间通过远程与上级医院共享患者步态视频,面对面会诊患者肌力等级,专家团队指导针刺穴位调整。这种“基层治疗+上级督导”的模式,让苏先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康复资源。
(医共体专家、市中医院康复科团队会诊图)
银针巧技激活生命潜能
历经30天系统治疗,医学评估显示患者上肢肌力从1级恢复至3级,言语清晰度提升50%。更令人欣喜的是,原本僵硬的下肢关节活动度改善40%。“第一次独立迈步时,连中医院的专家都连线鼓掌。”苏先生的家人眼含热泪。如今患者已能借助助行器行走,再过不久,将能实现基本生活自理。
中医康复绽放时代光芒
元石卫生院院长表示,作为医共体成员单位,中医科已与市中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2024年11月至今承接康复转诊患者27例,有效缓解大医院“压床”难题。诊室内陈列的“中医适宜技术流程图”,清晰标注着针刺、艾灸等18项与上级医院同质化的康复项目。
“这面锦旗属于整个医共体团队。”杨文学医生抚摸着锦旗上的流苏感慨。如今,团队正将苏先生的康复数据录入医共体病例库,为优化区域卒中康复路径提供样本。随着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更多患者将在“家门口”邂逅这样的重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