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绵阳市安州区部分水产养殖场陆续出现鱼类不明原因死亡、生长异常等情况,养殖户面对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技术难题束手无策,经济损失持续加剧。了解到养殖户的困境后,安州区科协迅速响应群众需求,依托水产专业科技志愿服务队的技术优势,开展“保姆式”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土专家等,深入养殖场提供全程化、精准化、系统化的科技服务,为养殖户保驾护航,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8月上旬,该服务队首站进驻黄土镇长生养殖场,开展“死鱼鉴定”专项科技服务。他们采用“一对一”跟踪服务方式,实地勘查池塘结构、进排水系统、周边环境等因素,使用多功能水质分析仪对水体中的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第一时间锁定鱼类死亡诱因。针对发现的溶氧不足、氨氮超标等问题,服务队立即提出增氧、换水、施用微生物制剂等应急措施,还围绕饲料投喂、疫病预防、日常管理等环节,为养殖场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帮助建立水质监测档案,真正实现“保姆式”的全程技术托管。
8月中旬,该服务队来到河清镇,开展“水质检测”专项服务。针对该镇金华村多家养殖户反映的鱼群异常问题,服务队携带便携式水质检测仪、显微镜等设备,对多个鱼塘水样进行现场采集和检测。通过综合分析水质数据、天气变化、饲养管理等因素,服务队准确诊断出藻类大量死亡、溶氧骤降等病因。随即,服务队以“保姆式”服务理念,为每户养殖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包括科学使用水质调节剂、优化养殖密度、加强水质改良等措施。同时,服务队还开展了现场培训,手把手指导养殖户正确使用检测设备、识别常见鱼病症状,提升自主防控能力。
此次系列科技服务活动,是安州区科协开展“保姆式”服务的生动实践。服务过程中,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更注重长效服务机制的建立,通过建立微信群、定期回访等方式,实现技术的持续输送和问题的及时解决,真正做到了“服务送上门、技术落到地”。
下一步,安州区科协将进一步完善“保姆式”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覆盖面,推动科技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通过组建更多专业服务队、建设远程诊断平台、开展标准化示范等方式,为水产养殖业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