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沉银“发掘者”  国家宝藏“守护人”

——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口沉银考古项目负责人刘志岩

2021-03-05 09:14 林茂春 四川科技报记者 苏文保 1340 点击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随着江口沉银三次考古发掘,5.2万余件文物出水,这首在眉山市彭山区流传了几百年的民谣被证实。

如今,江口沉银遗址旁,岷江、府河两江汇流三角洲,备受瞩目的江口沉银博物馆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预计2022年底,江口沉银博物馆竣工后,将再现江口水战场、实物展出蜀王朝,成为岷江文旅经济带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口沉银考古项目负责人刘志岩。

3月3日,在江口沉银博物馆筹备组办公室,刘志岩正在和考古队队员一起修复文物。刘志岩不是刻板印象中的考古人,他会潜水,能玩无人机,还会做新媒体。而他心目中对考古的三个关键词是热爱、坚持和希望。

一种热爱 揭开历史面纱的探索者

刘志岩是北方人,80后。走上考古这条路,源于少年时代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档关于老山汉墓发掘的节目。考古的神秘和对过去的探索,让刘志岩热血沸腾。

对考古的向往让刘志岩大学选择了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又选择了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而后进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但当他实地接触考古后,他才发现,考古与课本以及自己的想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真正的考古工作长期在野外,风吹日晒,还要面对社会各界的不理解,在这期间,刘志岩有过困惑,但因为热爱所以他从未动摇。

至今,刘志岩从事考古工作已有十多年时间了,在这期间,他主持开展过成贵高速铁路和成绵乐城际铁路等大型基本建设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等多项考古工作,但与彭山的缘分最深。

十多年前,刘志岩刚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的第三天,就来到彭山了解一座宋墓的情况,参与抢救性考古发掘。十多年后,刘志岩再次回到彭山,作为领队主持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

江口沉银遗址面积达1平方公里,第一次发掘点究竟确定在哪里?岷江水深,以怎样的方式开展考古发掘?

刘志岩介绍,水下考古传统方式为潜水,需要大量专业潜水员,危险且效率低。而围堰考古借鉴水利工程施工办法,变水下考古为陆地考古,排除了水的因素,更安全方便。刘志岩带领团队反复论证,最终敲定了围堰考古的方式,开创了我国内陆河流考古的先河。

首次发掘的地点确认一个月后,3米多深的河道中终于发现一枚50两的银锭,刘志岩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一份坚持 与时间赛跑的守护者

江口沉银三次水下考古发掘,每一次都在11月至次年4月。这一段枯水期是水下考古黄金期,但也恰巧涵盖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江上寒风凛冽,江水冰冷刺骨,每分每秒,考古队员都是冒着严寒与时间赛跑。

“考古发掘一旦开始,就是上了‘战场’,只能进不能退。时间有限,工作任务重,每一名队员每天都是‘全速冲刺’。”刘志岩说。

江口沉银考古发掘期间,刘志岩曾经连续工作99天。考古发掘第一年的春节,他还主动放弃休假,除夕夜仍坚守考古阵地。

坚持是考古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品质。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这种品质更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次发现木鞘时是一天正要收工的时候。”刘志岩说,要不要把木鞘取走让考古队员们陷入了两难。冬天天黑得早,如果取走的话,当天拍照、三维扫描无法完成,会造成文物重要信息丢失;不取,放在工地上文物的安全性难以保障。

最后,为了确保文物信息完整,避免无法弥补的遗憾,刘志岩和团队决定不取走木鞘,当晚由10个队员两两一组,轮流值守两小时。

冬天的江面冷得让人打颤,就算白天在江面劳作,雨靴里裹满毛垫还是会冻僵,更不要说晚上了,但队员们轮流坚守在现场,在寒风中守护住了珍贵的文物。

同样因为坚持,“蜀世子宝”金印才能得以被发现。刘志岩回忆,金印被破坏成了四块,分布在四个不同的区域。“前两块同时被发现,第三块被发现时我们已经感觉运气足够好。但缺失的那块恰恰是能证明金印身份的“蜀”字,不找到,终究是遗憾。”

考古团队没有放弃,直到半个月后在距离第三块被发现位置20米的地方,找到了第四块。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世子金宝实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四块合拼到一起时,刘志岩手捧着这枚十五六斤重的金印,他的手在颤抖——不仅因为金印本身的重量,还因为其承载的厚重历史。

一点希望 让考古大众化的践行者

刚到彭山开展江口沉银考古发掘工作时,刘志岩的女儿才出生。如今,女儿已经上小学了。

今年正月初五,回家陪伴了女儿五天的刘志岩又一次告别家人,回到彭山江口。临行前,女儿不舍地挽留他:“爸爸,你可不可以多陪我几天。”听着女儿的话,刘志岩心里很不是滋味,女儿大了,越来越需要父亲的陪伴,而他因为工作,已经缺席很多个日夜。

“没有办法,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如此,我平均每年在野外工作达300天以上,不过好在现在科技发达,还可以每天抽空和女儿视频。也许她现在还不懂,但是我想她长大后一定会懂得爸爸工作的意义,明白我们守护的是国家宝藏。”刘志岩说道。

“如果没有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就算热爱考古,可能也很难坚持下去。”刘志岩坦言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但自己在江口沉银考古时曾经的一个队员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很热爱考古工作,但因为考古长期不在家,无法陪伴亲人、恋人,无法平衡家庭和事业,最终不得不辞职。”

一些人对考古工作有误解,这是刘志岩长期以来希望考古工作走近大众的努力方向。每到一个长期性的工地,刘志岩都会到当地学校做讲座,邀请当地人来考古现场参观,还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目的就是让考古大众化,让文物活起来。

“希望有更多的人理解考古,爱上考古,共同守护历史文脉,守护国家宝藏。”刘志岩说。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丹棱县:有速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假期刚过,眉山市丹棱县境内的各工业企业已开足马力,全力以赴抓生产,复工复产一片繁忙,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近日,在四川柯美特铝业有限公司的挤压车间内,机器轰鸣,40余名工人正在有序分工进行挤出、调直、定尺锯切、装框等加工程序,全力赶制年前订单。据该公司总经理许光辉介绍,公司自2月19日开工以来,目前已有80%的工人到岗复工,每天大约可生产铝材100吨,待全员到岗后,预计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