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工资160元,一个月干20天有3200元,年底还能参与公司分红,我做梦也没想到能赶上这样的好日子。”牛年新春,在眉山市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曾经的贫户曾维舟向记者算着“幸福账”。曾维舟口中的公司是由村集体出资成立的四川省山水廖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廖店村新貌
廖店村地处丹棱县西部山区,是丹棱最偏远的小山村之一。该村自2016年退出贫困村序列后,村民们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自身“造血”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2018年,廖店村开始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四川省山水廖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股权归村集体所有,每个村民都是股东参与分红,这在当时实为创新之举,全县是首例。“做不做、该怎么做?全是瞎子摸着石头过河。”回忆起当初成立公司的艰辛,张场镇党委副书记李波十分感慨,“现如今看来,其展现出的强大‘造血’功能证明我们当时这一步,算是走对了。”
2019年,该公司盈利8万元,到2020年,大家迎难而上积极复工复产,一年下来粗略计算,公司盈利近50万元。
“公司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很多帮助和支持。”廖店村党总支书记蒋光慧说,去年公司承接的以工代赈乡村公路建设项目便是其中之一。该项目于2020年9月参加全省以工代赈项目遴选,以第二名的成绩争取到了以工代赈资金项目建设费300万元。加上县财政配套资金70万元和镇村自筹3.65万元,总投资373.65万元,村里新建了一条长3.6公里,宽5.5米乡村道路及附属工程。
像这样的项目,不仅解决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问题,而且以工代赈聘请当地村民参与施工,让村民获取劳务报酬,从而达到长效帮扶的效果。该项目自实施以来,除了3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外村聘请,其余43名员工均为本村村民,其中贫困户为33人,人均增收6800元。
村内承接的绿化项目建设——赚了钱,更美了环境
去年,除了承接以工代赈项目,村集体公司还成立了花卉苗圃培育基地,经营花草;盘活了村里50亩土地,作为集体茶园;开办了茶叶加工坊,吸纳村民生产茶叶……业务一个接着一个,村里“进账”源源不断。
花卉苗圃基地前就是村民新修的小洋房
廖店村党总支副书记刘斌说,村集体公司近50万元的利润,70%将用于村民分红,20%用于村里的公益建设,10%作为公司下一步周转资金。“村上自己有了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甚至乡风文明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只有咱们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我们村干部的腰杆儿才能挺得直!”谈起变化,刘斌很骄傲。
村民们也对村里的变化很满意,“这两年,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活动也办得有声有色,村里有事一招呼,大家都会积极响应。”在花卉苗圃基地里,正在打理花草的村民何坤兰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