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以下简称“省环境科学学会”)2022年度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彭勇致欢迎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春红、四川省科协副主席姜晓亭等相关领导到会并致辞,以及来自省内外的环境科技工作者、管理部门和企业界代表等约1000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大会开幕式。会议以“科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采用无纸化形式,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叶宏主持会议。
彭勇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明确的“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刚性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鲜明导向,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省环境科学学会作为全省最大的环境类科技社团,要持续发挥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从夯实生态环境科技支撑的高度出发,突出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组织优势,建好平台,接长手臂,发挥好组织动员作用,为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提供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李春红表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担当奉献。省环境科学学会是全省最大的环境科技社团,代表了四川环境科技界的最高水平。近年来,省环境科学学会在决策咨询、学术交流、科技评价、成果推广、科学传播、人才托举、教育培训和会员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积极配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开展全民生态环境科普活动,获得多项荣誉。省环境科学学会先后被授予全省十佳学会、标兵学会、川渝一流学会、5A级社会组织等称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希望省环境科学学会继续奋发努力,再接再厉,在新时代取得新进步,攀登新高峰,成就新辉煌。
姜晓亭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的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省环境科学学会围绕“四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要求,坚持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是四川省科协所属的百余个省级学会中充满活力的先进团体之一,两次荣获“川渝一流学会”称号。希望省环境科学学会继续带领广大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以科技创新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开幕式上,省科协向学会授予了“2022年度川渝一流学会”奖牌,参会嘉宾为获奖人员颁发了“2022年度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2022年度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2022年度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2022年度四川省大学生在行动环保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优秀集体奖和个人奖”。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作“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与智慧管理”的专题报告,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夏光作“双碳目标下生态环境政策的统筹和创新”的专题报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红作“强化科技支撑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专题报告。
本次年会还设置了4个分会场,分别围绕“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减污降碳”“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科普助力美丽四川建设”等几大热点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和讨论。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减污降碳交流研讨会
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交流研讨会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交流研讨会
生态环境科普助力美丽四川建设交流研讨会
科技创新是解决我省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助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省环境科学学会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以美丽四川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搭建全省生态环境科技政产学研用交流平台,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质增效,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