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是四川省三大中药材生产区之一,中药材资源丰富,有天麻、黄连、白术、白蜡等人工栽培药材60余种,野生中药材3200余种,被称为植物基因的宝库。为进一步促进中医中药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中药材,峨眉山市“科普夏令营”第四期活动于8月5日在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举行。
在该校药用植物园中,秦运潭老师带领同学们通过“望闻摸尝”的方式了解了黄精、薄荷、艾草、石斛的药用价值、种植方式、采收流程、加工鉴别等知识。
在道地药材展厅,杨丽老师展示了上百种浸制的中药材标本和炮制的中药材饮片,讲解了冬虫夏草由虫至草的演变过程,介绍了中药材采收、加工工具,以及如何分类和识别川贝母、银耳、黄连。
在中医药文化长廊,赵磊老师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解了附子炮制解毒和何首乌生熟异治功能,进而引入从中药材到中药饮片的炮制过程及其重要性。
在实验室,张红梅老师指导同学们用20余种中药饮片制作中药粘贴画。同学们“脑洞大开”、创意无限,一幅幅独具特色的画作在欢声笑语中诞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结晶。峨眉山市科协始终致力于挖掘峨眉山特色科普资源,将科普与地方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努力推动科普资源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更好发挥标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