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天气晴朗,在眉山市青神县青竹街道程家嘴村一片刚收完水稻的田野里,村民们又忙着栽种川芎。
合作社搭台 水稻川芎轮种促农增收
程家嘴村苏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9月。合作社采取7+2+1的模式运行,即公司负责管理,占股70%;村民土地入股,占股20%;村集体将场地租金作为村集体基础股金,占股10%。合作社主要种植水稻、川芎(中药材),种植面积共计860余亩,其中村民土地入股面积达450亩。
苏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于近期举行。当天,为155户入股村民发放了共计49865元的分红款。
据了解,除分红外,合作社成立后,每年可为程家嘴村留守老人和妇女提供3000~5000人次的务工机会,工资按小时现金日结,村民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务工。这样每人每天收入可达100元左右,人均年收入可达到2~3万元。
“我平时都在合作社务工,每天都能拿到现金工资,这种感觉真好。”当地村民徐术安说,自从将土地流转后,程家嘴村青壮年各自外出务工,家中的老人、妇女在家照顾孩子的同时到合作社灵活务工,家庭年收入实现大幅度增长。
退伍老兵的信念 土地不能荒
程家嘴村苏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业主干云华是一名退伍老兵,觉得自己最适合的职业就是种地。“一日是兵,一生守护国土。种地是我退伍后继续守护国土的方式,”干云华一脸笑意。
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干云华不仅有热血,更有技术,他还无私将新兴技术教给合作社的其他成员们。
“如今川芎药材已成为商贩们争相收购的抢手货,所以今年水稻收割刚结束,我就把川芎种植面积扩大到约500亩。眼下请来栽种的工人每天就有两三百人,栽种面积已有400多亩了,预计这两日就可全部栽种完毕。”作为种植大户,干云华对川芎的种植有自己的一套技术,对播种时节更是有效把控,他说,种得好,收成才有保障。
秸秆还田好处多
“老乡,你们把稻草铺在田里干什么呢?”
“老板说,这样既保水,又防晒,有利于川芎生根发芽哩!”村民徐术安双手抱着水稻秸秆,正一点点地在刚种好的川芎埂子上铺开。
程家嘴村地处以平坝为主的产粮区,过去沿袭的“油菜+水稻”种植模式,两季一起的收益不算很好,尤其是大面积的油菜作物种植,让村民们都为秸秆处理问题伤透脑筋。而有效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之举,缘于该村合作社“川芎+水稻”种植模式的到来。
在种完水稻后立马种川芎,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去了秸秆处理的麻烦,而且川芎附属物就地还田,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效。有利于下一季水稻的种植,提高水稻产量。
“秸秆还田后,我们村里的环境好了很多,早些年的时候大家焚烧秸秆,一到秋收时节,烟灰漫天飞,严重的时候百米之内都看不清物体。现在,经常蓝天白云的,鸟儿也多起来了。”徐术安对家乡的变化感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