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数九寒风凛冽,但丝毫不影响出席政协广安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住邻水的市政协委员们履职热情,下午两点半不到,委员们早早来到小组会议室等候。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实在,鼓舞士气。报告分析形势、确定的思路和目标站高谋远,催人奋进,既有短板不足的梳理,让人沉心静气,紧迫感十足,又有机遇和优势的分析,符合广安实际,让我们干劲十足。”委员汪洋说道。

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委员们再一次认真阅读市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发展主题,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各抒已见,踊跃发言,共商强市良策,共谋惠民妙计。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根基,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委员曾令平觉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产业支撑”战略,就要让制造业当主导挑大梁,依托重庆市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机遇,以智能化高端装备为重点,围绕汽摩制造、机器人制造、增材制造、新型农业机械制造、电力装备制造,完善产业能级结构,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步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抢抓重庆IT产业发展机遇,围绕车载电子、集成电路、智能手机等产业做好配套生产,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培育电子产业集群。借力重庆布局装配式建材的机遇,重点发展预制混凝土(PC)结构、蒸压轻质混凝土(ALC)板材、竹木纤维墙板等产品,探索装配式建筑在居民保障用房、乡村振兴、市政办公建筑等方面的应用,积极拓展产品市场。围绕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部品部件生产、装备制造、机电管线集成、物流运输、智能家居、工业化装修等产业,构建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
“实施‘优镇兴乡’战略,就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委员王再利建议,要持之以恒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一村一品”骨干产业、基础设施管护和扶贫资产效益、兜底人口结对帮扶、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原有工作机制、扶贫政策落实和巩固防返贫监测;要接续用力推进从脱贫村向其他村拓展、从产业“有没有”向“好不好”拓展、从基础设施“短板”向“提档”拓展、从改善人居环境“基本面”向“落脚点”拓展、从驻镇驻村“帮扶”向“振兴”拓展、从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向推进城镇化拓展;平稳有序做好政策衔接、机制衔接、产业衔接、项目衔接和规划衔接;试点示范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民以食为天,粮以安为先。粮食是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商品,甘立建委员建议要深化认识,把保障粮食安全摆上重要位置,落实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粮食储备保障,强化保障,努力构建供给需求和稳定,完善机制,进一步强化应急保障。
教育方面也一直是委员关注热点之一,委员李波建议:“要尽快制定教育均衡发展近期和中长期规划,加快在各区市县城区建设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学校的力度,切实解决教育资源不足问题,让广大市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持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健康服务。”医药卫生界委员彭化文建议。
……
一条条意见,一个个建议,住邻水的市政协委员们坦诚直言,建言献策,用他们发自肺腑的话语,为广安发展献计献策,表达着民之意愿,表达着400多万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