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阳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人才这一关键要素,以聚才、招才、育才为着力点,融合产业发展布局,联合科研机构力量,结合创新发展平台,创新科技人才“三引”机制,推动实现优势产业“引智”,发展平台“引才”,本土人才“引技”,促进科技人才资源加速集聚,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效能持续提升,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0年,资阳高新区加快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法治示范区,全省首个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成资协同创新中心投入运营。
2020年9月19日,两院院士专家资阳行座谈会
2020年9月19日,院士专家资阳行合影
立足于“聚”,创新优势产业“引智”机制
树立开放思维,聚焦全市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纺织鞋服、电子信息、口腔医疗等主导产业以及特色产业创新能力建设需求,创新建立科研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双向通道”机制,引导企业通过外送研修、订单培养、结对指导等方式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促成清华大学、西华大学与四川中车玉柴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南骏汽车集团,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学院、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博恩口腔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与华通柠檬集团等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培养了一批“资阳工匠”“技能大师”,着力打造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技术突破,促进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保障供给质量。
立足于“招”,创新发展平台“引才”机制
按照“引进一位高端人才、带动一个产业、引领一支队伍”的工作思路,依托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对接引进一批两院院士、国省“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创建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科技人才创新发展平台,以平台吸引人才、用平台留住人才、为人才搭建舞台,推动实现龙头企业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全覆盖。围绕口腔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积极采取“平台+项目+人才+团队”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紧缺的高层次专家团队。2020年,全市企业共引进急需的外国专家人才11人,聘请何华武等6名院士(专家)为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顾问,为推动资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智力支持。建立“一对一”联系服务院士(专家)长效机制,持续深化与两院院士(专家)的战略合作,为其在资阳开展创新创业、转化落地科技成果配备“资阳秘书”,解决“后顾之忧”。
立足于“育”,创新本土人才“引技”机制
按照“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理念,坚持实施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选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家和青年拔尖人才,为重大项目合作、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等提供技术服务。出台《资阳市“领军人才计划”实施办法》,每两年开展一次市级“创新领军人才计划”项目评选工作。2020年,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卫生、智能制造、化工等4个领域评选出6位创新领军人才。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印发《资阳市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组织科技特派员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农户1000余人次,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2020年,资阳市3名科技特派员荣获“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乐至县经济科技信息化局、雁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荣获“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