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广安市广安区委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广安区创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动员大会,对创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工作再安排再部署,相关部门和乡镇做了表态发言,迅速掀起创建热潮。
广安区委常委、总工会主席李常兵介绍,广安区委、区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全区发展需要和实际出发,决定2021年争创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将大龙镇创成省级先进乡镇,创成5个省级示范村。召开创建动员会,就是进一步让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深刻领悟全区重大部署,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清工作形势,理清创建思路,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为什么创建?李常兵告诉记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考评激励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指挥棒”,是激发各地奋勇争先,确保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的重大举措。市委召开农村工作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议,要求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落实乡村振兴年度报告制度,加强乡村振兴督查和考核结果应用,为全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已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
李常兵坦言,创建成功的好处多多。根据《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试行)》,对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激励:一是财政资金补助激励。省上将对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和示范村,分别给予6000万、500万和6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二是建设用地指标激励。给予先进县(市、区)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300亩,统筹用于县(市、区)、乡、村现代农业加工园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乡村建设必需的建设用地。优先申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不受地方挂钩周转指标限制,由省上予以安排。优先安排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符合条件的新增耕地指标优先纳入国家统筹。三是涉农项目资金激励。优先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省级涉农项目资金,优先推荐申报部、省重大涉农项目,重大试点示范等。四是干部人才使用激励。把干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表现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示范村的村党组织书记符合条件的,纳入优秀村干部定向考录范围,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时可依据相关政策优先考虑。五是金融支持激励。人民银行分支行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评定信用乡镇、信用村。
结合当前工作形势分析,广安区离创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各类指标还有较大差距。创建工作怎么推进?广安区委书记文阁表示,广安区将围绕解决“2+6”产业连片发展优势作用发挥不明显、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化程度较低、农村环境“脏乱差”、乡风文明程度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驱动不足等问题,紧盯任务、突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强弱项、补短板,突出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重点任务,全面推动创建工作,助力全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产业振兴。由区农业农村局、区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牵头,围绕“2+6”产业体系,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基地建设为重点促进三产融合,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区本级财政每年要投入1.2亿元落实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等政策,同时要争取不低于2亿元的专项债券资金和6亿元涉农项目资金全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2021年将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新建粮油核心基地3万亩,新增生猪出栏15万头,完成龙安柚提质增效1.2万亩;建设初加工设施基地10个,仓储物流基地5个,实现全区农产品初加工率达75%以上。
抓好农业人才培育,推进人才振兴。加强与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建立专家服务团队,提供公益技术指导服务,并就近安排乡镇干部“跟团”学习。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围绕“2+6”产业体系,分产业、分层级培训现代农业产业工人。2021年发展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培训现代农业产业工人2000人以上。
开展宜居乡村建设,推进生态振兴。一是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区住建局要牵头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实现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收运处置体系农村地区全覆盖,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统一集中清运管理,确保全区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占比达90%以上。区生态环境局要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科学处理,大力推广砖砌三格式化粪池,完善农村污水治理及运行管护体系建设,确保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占比达65%以上。区农业农村局牵头,按照“两能六有两无”标准(“两能”即能入厕、能洗澡,“六有”即有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且有顶的厕所主体、有地面砖墙面砖、有蹲便池、有冲水箱或冲水桶、有厕所门、厕坑及贮粪池有盖,“两无”即厕所清洁无蝇虫、粪便及时消除无臭味),全面改造示范村农村户厕,建立完善农村厕所管护制度,实现全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率达85%以上。二是改造五类农房。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尊重自愿”原则,对五类农房分类进行改造。区住建局要尽快出台农房风貌提升指南和室内外建设改造方案,细化奖补措施,对新村聚居点实施“三化六通五有”提升工程(“三化”即绿化、美化、亮化,“六通”即通水、通电、通气、通路、通广播、通排水,“五有”即有路灯、有健身设施、有休闲广场、有污水处理设施、有垃圾分类设施);对老旧院落实施“四改两建三清”工程(“四改”即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两建”即建庭院、建入户路,“三清”即清沟渠、清污水、清杂物);对散居农户实施“四改两建三完善”工程(“四改”即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两建”即建庭院、建入户路,“三完善”即完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采取统规统建方式,建设高品质农村居民小区;对传统院落按照“一院一策”和修旧如旧原则,进行改造升级。三是完善乡镇场镇服务设施。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教科体局等部门要按照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一条规范商业街区、一所公办幼儿园、一个文体广场、一个停车场、一个管网配套运行规范污水处理厂的“六个一”标准,对现有乡镇场镇进行改造提升,对已撤并乡镇的原场镇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完善;因地制宜选择原“老区公所”所在场镇或辖区人口数量达3万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实施标准化改造提升。2021年要完成兴平卫生院升级改造,完成白马乡、大安镇场镇和原苏溪乡、崇望乡场镇的全面升级改造。
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推进文化振兴。一是开展乡风文明“一榜两评”活动。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牵头,以推进“六清一改一提升”(“六清”即清理水源水体,清理农村房前屋后沟塘,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标识标牌,清理无功能建筑,“一改”即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一提升”即提升村容村貌”)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和乡风文明提升行动(包括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家风建设活动、乡村最美人物评选活动、移风易俗治理等内容)为重点,按照“区评乡、乡评村、村评户”模式,在全区所有乡镇、村(社区)开展“一榜两评”活动,区本级财政安排1500余万元切块资金予以保障。村级评比每周一次,每个村评选10-15个“卫生先进家庭”和2个“卫生后进家庭”;乡级评比每月一次,每个乡镇评选1个一等奖,并按行政村数量的10%、30%评选二等奖、三等奖;区级评比每季度一次,评选1个一等奖、2个二等级和3个三等奖,并对排名前10名村、排名前30名“卫生先进家庭”进行表扬;年终进行一次总结评比,按照季度评比方式进行,评比奖项数量按季度评比标准设置。每次评比都要通报排名情况和评比结果,对先进乡镇、村、家庭给予奖励,排名最后的乡镇由党委书记在全区大会上作检讨,排名后3名的村取消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资格。同时,要在区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播放、刊载评比结果,营造宣传表彰先进、鞭策督促后进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区文广旅局,要按照国家三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和管理区级文化馆和图书馆;要按照行业标准,对全区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验收认定,达标的颁布认定文件,不达标的及时对标整改,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率达80%以上。三是抓实农村义务教育工作。首先要严控辍学问题,确保龄儿童少年中的小学、初中在校学生占适龄总人口的比率为100%;然后,要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不断提升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配强师资力量,将区域小学、初中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差异系数分别控制到0.65和0.55以下。
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组织振兴。区委组织部要注重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热爱“三农”工作的优秀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注重从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巩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成果,为乡村振兴打造先锋骨干队伍;要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基层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提升组织力、行动力和战斗力。组织开展“乡村书记谈振兴”活动,鼓励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身体力行地带头学技术、带头勤劳致富,促使党员干部成为乡村振兴政策的宣传者,通过深入群众身边做宣传、讲政策,带领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21年区级及以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乡镇达4个以上、198个以上的行政村党组织评选为区级及以上先进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