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车的时候小心一点,慢慢来,不要慌!”1月10日早上9时,山林间还有一层薄雾,但眉山市仁寿县宝飞镇民权村的果园内,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
种满塔罗科血橙的果园里,果香四溢,果农们穿梭其间,手脚麻利地摘下一颗颗饱满的血橙,不远处的路边,大家又齐心协力,将一筐筐分拣好的血橙装上大货车,准备运往远方的市场。
“昨天他就已经提前通知了我客商要来收购,我家一共5亩血橙,就组织了20多名乡亲帮我采摘、装车,卖了正好有钱过年。”民权村7组村民刘正辉口中的“他”,便是该村的水果“代办员”张美德。
73岁的张美德以前曾是一名村干部,一心为群众服务的他退休后闲不下来,自愿成了村上的水果“代办员”。
每到血橙刚刚着色时,张美德就会挨家挨户查看长势、为果农传授管理技术、了解产量和质量,询问果农是否需要帮忙销售。
联系好客商上门收购时,张美德还会提前组织果农将血橙采摘分拣完毕,确保客商到果园就能快速地装车。
“每年大概要帮助村民们销售血橙上百万斤,客商来自东北、宁夏、重庆等全国各地。”记者了解到,像张美德这样的“代办员”,民权村还有6位,这与当地血橙产业的发展路径息息相关。
据悉,塔罗科血橙在每年12月开始成熟,进入采摘期,随着果皮进一步着色,在春节前后口感达到最佳。民权村已有30余年塔罗科血橙种植历史,家家户户都种有血橙,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已成为该村的重点产业。
“血橙的产量高,丰产期时最高亩产能达到5000斤以上,因为其自身的抗冻性,不怕冬季低温,不用花时间去套袋。”民权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娅娣介绍,果树管理比较简单,村里的留守老人也能种,但销售却成了一个问题,久而久之,水果“代办员”应运而生,成为了联系果农和客商的纽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为帮助果农打开销路,如今,民权村年轻的党员干部们也经常走进果园,指导果农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销售柑橘,同时,利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宣传销售血橙,成为新一代的“代办员”。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一颗小血橙,现已成为民权村的大产业,也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下一步,民权村将继续围绕血橙产业提质增效,聚合大户,整合小散果农,加强果品把控,打造统一品牌,实现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