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社社长徐强:以“媒体融”的思路打造融媒体创新平台

2021-06-04 14:55 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戴竺芯 2287 点击

6月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2021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本届大会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全国报业精英齐聚一堂,共论新时代报业发展的创新与突破。

当日上午,大会以“新传播环境下报业新闻出版活动管理创新”为题举办了分论坛,“业界大咖”分享了推动报业新闻出版活动管理创新的有益举措和有效做法。

中国经济导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强作了题为《以“媒体融”的思路打造融媒体创新平台》的发言。他认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在新传播环境下面临诸多挑战。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立足自身实际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中国经济导报社自主开发了“智能数据处理及融合应用平台”。

“通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传播的手段在变;社会结构和多元化诉求,受众的需求在变;从传播信息到提供资讯,媒体的功能在变;主渠道与自媒体传播并存,媒体影响力在变。”徐强说。

徐强在发言中强调,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

据介绍,2018年,中国经济导报社自主开发并上线运行了采编“融平台”(即“智能数据处理及融合应用平台”前身)。记者稿件入库时,平台自动对其进行标签化处理和分类。通过对采编流程的不断优化,实现采编平台的再造和升级,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能。

此后,中国经济导报社主动对该平台进行迭代,升级为“智能数据处理及融合应用平台”,以突出聚合效应、实现智能处理为主要特点,推动协同创新和数据升值。比如,在文本审核模块,运用智能识别技术,通过设置审核维度和标签,实现数据有效对比。又如,在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对特定话题进行数据采集和定向分析,提升信息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我们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的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等环节,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徐强介绍。

“用得好才是真本事。”在徐强看来,融合本身并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如何“用好”。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过程中,除了对技术的运用,还要结合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等因素,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热点推荐
HOT
除了“追星”啃“干货”网络视听大会还有这些“嗨玩法”
 6月3日至5日,集合“烧脑”和“趣玩”的双重体验将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上演,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以“奋进视听新征程”为主题,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中心,设置了45场高热度、高水准的活动。  这次大会除了传统讲座、观展,还汇集时下最流行的汉服、动漫、直播、市集、Cosplay、沉浸式戏剧等潮玩元素。全民参与45场硬核活动趣味性知识性兼具  科技体验展、文创市集活动,当网络视听大
2021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前访媒体大咖 不同维度创新,为媒体高质量发展赋能
6月3日,全国多地媒体大咖奔赴四川成都,共赴一场闪耀智慧火花的盛会——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2021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全国报业精英共论报业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探讨报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推进报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大会将为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颁发证书。人民日报社、四川日报报业
共谋创新 赋能发展
初心未改,未来已至。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传媒行业深化应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深刻改变。传统媒体如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坚守中寻求突破,以创新赋能发展已成为业界共同课题。6月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2021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将在四川成都召开,本届大会以“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全国报业精英齐聚一堂,共论报业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探讨报业转型的

阅读下一篇

贵州日报融媒总监赵国梁:机制创新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如今,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制约报纸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究竟有哪些?又有哪些新的探索和经验?6月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2021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在新发展格局中报业体制机制创新分论坛上,贵州日报报刊社编委、融媒总监赵国梁发表了题为《改革开路 机制创新 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演讲,分享了党报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经验。赵国梁表示,在推动融媒体发展的进程中,主流媒体要坚持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