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他们获评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特等奖?

2023-01-06 15:38 来源:四川科协 2405 点击

2022年11月23日,在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上,集中发布了184篇优秀论文,其中,特等奖4篇、一等奖20篇、二等奖60篇、三等奖100篇。这其中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广泛分布在各个重要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

大会虽已结束

但优秀的学术论文仍值得细细品味

4篇特等奖论文

是如何从众多优秀论文中脱颖而出的?

这些项目又有何特点?

一起了解一下

优秀

从1300余篇论文中脱颖而出

省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引导川渝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学术研究,引领学术创新,今年6~8月,川渝两地科协同步开展了大会优秀论文评选,共收到各单位推荐的参评论文1300余篇,涵盖理科、工科、农科、医科、交叉学科领域。经过专家评审,最终184篇论文脱颖而出,其中4篇获得特等奖。

获得特等奖的4篇优秀论文分别为:西南大学博士谌昊团队的《可充性锰电池的新理解与新未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研究员高鹏团队的《高盐饮食通过表观遗传调控SIRT3造成肝脏炎症记忆》、中国农业科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周卓团队的《石油烃直接降解产甲烷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医学博士李佳杰团队的《调节雪旺细胞和巨噬细胞间的交互作用以促进神经再生:一种基于多功能四面体框架核酸系统的治疗策略》。

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特等奖颁奖现场    

他们实至名归。正如大会评委之一,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院长何霞所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川渝两地科协连续3年开展的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充分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川渝两地科协击掌叫好!评选过程本身也是交流和学习的过程,我为川渝两地涌现出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感到由衷的高兴。”

重磅

前沿科研成果新突破

关注人民生命健康,李佳杰团队的《调节雪旺细胞和巨噬细胞间的交互作用以促进神经再生:一种基于多功能四面体框架核酸系统的治疗策略》为面神经损伤患者带来了好消息。李佳杰介绍:“很多经过颌面部手术的患者,面神经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造成面瘫,我们利用DNA纳米材料的高度可编辑特性,制备了一种多功能四面体框架核酸系统,未来可以用于这类手术术后并发症的缓解和治疗。”同样的,高鹏团队的《高盐饮食通过表观遗传调控SIRT3造成肝脏炎症记忆》揭示了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在高盐诱导的心血管损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服用改善肝脏代谢的药物(如二甲双胍),能有助于减轻高盐引起的心血管损伤。“这些发现可能会为高盐饮食诱导的心肝损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具有深远的临床应用意义。”高鹏说。

高鹏在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上作主旨报告    

聚焦清洁能源,周卓团队的《石油烃直接降解产甲烷研究》发现了一种来自油藏的新型产甲烷古菌,可在厌氧环境下直接氧化原油中的长链烷基烃产生甲烷,突破了产甲烷古菌只能利用简单化合物生长的传统认知,拓展了对产甲烷古菌碳代谢功能的认知。“这种古菌在生长过程中‘绕过’了所有传统代谢步骤,可不与其他微生物合作,独立‘吃掉’复杂有机物,产生甲烷气体。而石油的主要成分正是比较复杂的有机物,实验证明,这种古菌可以直接‘吃掉’石油,生成甲烷。”周卓解释道。而谌昊团队的《可充性锰电池的新理解与新未来》则重新定义了可充锌锰电池,实现了电池正极的去二氧化锰化,为未来可充气膜电池体系的发展与产业化进程指明了方向。

谌昊在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上作主旨报告    

幕后

甘坐科研“冷板凳”

科研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绩单背后,是科技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初心、执着攻关的坚韧和热忱。 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从2005年开始厌氧烃降解研究,十余年来,无数科学家将青春与汗水挥洒于此。走进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的实验室,上面摆满了各种仪器,有玻璃瓶、试管、注射器等,每一个玻璃瓶上都写有中文或者英文标签。每天早上8点,周卓准时走进实验室开始制作产甲烷古菌的培养基,首先要进行无氧处理。然而清理完所有的器材,就需要花费2个小时,这仅仅是实验的准备部分。周卓告诉记者,产甲烷古菌是厌氧菌,所以制作过程一定要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整个实验过程为了不让氧气进入,要非常小心谨慎。

周卓在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上作主旨报告    

在研究过程中,有些微生物生长周期很慢,慢到长达几年甚至十年。科学家们经过漫长的等待、枯燥反复的实验,最终才证实这种产甲烷古菌的作用。而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又通过数十年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一个降解长链烷基烃产甲烷的富集培养物,进一步证实了通过稳定碳同位素标记试验,这种新型的产甲烷古菌具备直接吃掉长链烷烃(原油的主要成分)产生甲烷的能力。

而提起论文获奖,刚刚过完30岁生日的李佳杰则表示:“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高兴之余,这位年轻的博士也为她的研究注入了很多心血。

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里,建有一栋专门的科研大楼,这里是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佳杰所在的林云锋教授课题组的科研活动主要是在其中的核酸纳米实验室完成的。

记者采访时,李佳杰正在实验室内做实验。长期以来,在林教授的带领下,李佳杰和团队的伙伴们攻克着神经功能性疾病的防治难题。李佳杰直言,这个课题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选择四面体框架核酸的序列,以及实现miRNAs的稳定搭载,并找到优化的搭载比例,探索该搭载系统的生物安全性和稳定性”,正是一步一步的坚持,团队在探索不同尺寸四面体的生物特性及医学应用方面的经验积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李佳杰所在的课题组才证实了DNA四面体骨架核酸(tFNAs)在组织再生、基因传递、药物运输等方面均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李佳杰说:“青年科技工作者就是要甘于坐‘冷板凳’。”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她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性,勇当创新主力军,坚持做到科研有结果,创新有落地。

发展

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周卓表示,这一发现令产甲烷古菌的基础研究迈出了一大步,更指向了未来的应用前景。为此,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提出了“地下沼气工程”计划——经大量培养后,未来或将产甲烷古菌注入已枯竭或低品质油藏,使难以开采的石油部分转化为易于开采的甲烷气体,并最终处理为天然气,让国内众多油田可实现油气共采。

李佳杰表示,DNA四面体骨架核酸(tFNAs)作为一种新型的三维核酸纳米材料,其突出的组织通透性和结构稳定性使tFNAs能够渗透不同细胞,调节其生物学行为,能够诱导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在早期对各种神经系统疾病防治的探索中,tFNAs已被证实在治疗脊髓神经损伤、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多发性硬化症、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将继续跟随林云锋教授,和团队成员一起优化载药平台的开发完善,继续产出更多对未来临床有实际效用、能促进临床应用转化的科研成果。

合作

助川渝两地科技创新发展

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从2020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是川渝两地间综合性、跨学科、开放性、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对两地科技创新发展和学术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荣获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特等奖,两地科技工作者也有一些发自肺腑的感受。

李佳杰在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上作主旨报告    

李佳杰说,虽然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和重庆的科技工作者有很多交流、合作,但是通过此次大会,进一步了解到重庆的科技工作者正在做什么,这更能促进双方科技进步。同时,李佳杰也认为,此次大会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了与重庆科技工作者的联系,这正是川渝两地间科技创新务实合作的一种映射。

周卓说,参加此次大会并获奖,既是鼓励也是继续前行的动力,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川渝地区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正能量和“勤于钻研,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助推川渝两地科技创新发展。

 

热点推荐
HOT
潜心学术研究 引领科技创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助力川渝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和科技创新,11月23日,由四川省科协、重庆市科协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在成都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视频致辞。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出席大会并讲话。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书成,四川
讲座、讨论、对话……学术大咖带领我们走近科技前沿
由四川省科协、重庆市科协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将于11月23日在成都启幕 除了开幕式及主题报告会大会还将举办专题报告会脑力激荡 呈现科技之光 专题报告会分为理科、工科、农科、医科、交叉学科5场,邀请优秀论文获奖代表在科技工作者集中的在蓉高校作专题报告,并和与会者进行现场交流,助大家了解各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寻找交叉学科融合创新的机会、做出更优秀的科研成果。 受疫情影响农
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交叉学科专题报告会
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理科专题报告会
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工科专题报告会
为强化学术基础、引领学术风尚、促进学术交流、打造学术品牌,3月13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工科专题报告会在西南石油大学,大会邀请四川大学副研究员向均、四川大学教授刘百仓、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黄杨、西南石油大学博士黄泽皑、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员李振宇分别做《新型可穿戴耐用电磁屏蔽复合材料》《页岩气工业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铁负载
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农科专题报告会
为强化学术基础、引领学术风尚、促进学术交流、打造学术品牌,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于11月23日共同举办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第二届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以此引导川渝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学术研究,营造安心、静心的学术氛围。
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医科专题报告会
为强化学术基础、引领学术风尚、促进学术交流、打造学术品牌,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于11月23日共同举办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第二届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以此引导川渝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学术研究,营造安心、静心的学术氛围。
直播|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开幕式及主题报告会
为强化学术基础、引领学术风尚、促进学术交流、打造学术品牌,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于11月23日共同举办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第二届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以此引导川渝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学术研究,营造安心、静心的学术氛围。

阅读下一篇

分享 碰撞 融合

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开幕式余温未过,专题报告会又将学术碰撞的精彩延续。当日下午,理科、医科、交叉学科三场专题报告会分别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天使宾馆、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热烈开讲,各学术大咖围绕各自领域的学术成果和科研感悟进行了分享。现场互动交流 理科专题报告会:分享最新学术成果“请问老师,加入你们课题组有什么要求?”“老师,我的专业领域与课题组相契合,我申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