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乡村最好的“名片”,也是乡村最美的底色。近年来,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梅湾村始终坚持发挥全国文明村示范效应,多措并举,当好文明创建“排头兵”,从这里可以窥见丹棱县美丽新乡村建设的路径和成效。
绘好环境画卷 变“一时净”为“时时美”
“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我们非常珍惜,也十分享受!”丹棱县齐乐镇梅湾村村民梅国方提着事先分好类的垃圾,走向家门口的垃圾收纳点,熟练地将它们分别放入“可回收”“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个桶里。
据悉,从2018年开始,梅湾村聘请保洁员分段负责,实现垃圾有人管;建设60多个垃圾池,实现垃圾有地放;每家每户发放多个分类垃圾桶,实现垃圾能分类。
如今,梅湾村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并陆续建成了300多个生态湿地池、502个无害化卫生厕所、配备了27套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畜禽粪污制作沼气或经处理后还田实现了循环利用,全村污水处理率达到了100%。全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抓好移风易俗 凝聚乡村文明“磁场”
“自我们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通过理事会成员积极引导大家移风易俗,村内盲目攀比的风气明显减弱了。”梅湾村党委书记雷行健告诉记者,红白事简办后能节省很多费用,对于普通村民来说,少了攀比之风,邻里之间反而更加和谐了。
梅湾村于2018年5月成立了丹棱县第一个村级乡风文明理事会。理事会广泛吸纳老党员、退休老干部、村民代表、新乡贤等为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推行殡葬改革等方面号召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引导对厚养薄葬、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坚决说“不”。
期间,乡风文明理事会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理念等方面内容,牵头制定村规民约,并在显著位置上墙公布,使“自己定规自己守”的行动自觉在村里蔚然成风。
村民共同参与 文明创建“双向奔赴”
“大家赶快干活哦,早点干完,晚上好一起排练舞蹈。”隆冬时节,村民们陆续进入农闲期,但梅湾村文艺队队长姜树均却没有闲着,他每天都要和村里的文艺队员们商量春节期间的表演节目。
“以前闲下来就只能打牌、看电视,现在村里新建了文化活动室和妇女儿童之家,还有几支广场舞队伍,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姜树均介绍,村里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体育比赛和文化活动,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如今,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已成为村民的自觉。
近年来,梅湾村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利用“合村并组”后的闲置阵地,新建文化活动室、文化宣传栏、妇女儿童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此同时,梅湾村村民自发组建文艺队伍,自编自演“丰收锣鼓”“莲萧”等特色节目,文艺队还多次参加全市全县的重大节庆活动演出,展现了梅湾村的文明新气象。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过程中,一项项荣誉也纷至沓来。“中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生态文明村”“省级四好村”“四川省生态宜居名村”“省级环境优美村庄”“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承载着梅湾村人对文明锲而不舍的坚守与笃行,也见证着梅湾村上下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执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