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下好“四手棋” 打造丘区“天府粮仓”金名片

2023-07-14 11:03 2164 点击

近年来,眉山市仁寿县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产粮大县使命担当,在破解“土地贫、用水缺、不愿种、盈利差”等丘陵地区粮食发展现实难题方面,积极探索新模式、寻求新方法、蹚出新路子,打造丘区“天府粮仓”金名片。

仁寿县高标准农田    

下好“田”的“先手棋” 农业生产有基础

7月9日,航拍仁寿县曹家镇共峨村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从高空俯瞰,只见绿树农家中,环绕着一块块方正整齐的田块,其间机耕道笔直宽敞,灌溉沟渠交错纵横,高标准农田让农民告别了“望天收”,吃下了“定心丸”,广袤田畴从此孕育着无限希望。

近年来,仁寿县因地制宜,针对丘陵地区坡地多、地块小、土地高低不平的地形特点,探索“分田不到户、确权不确地”土地改革模式,推广15亩标准田改造,推动“小田变大田”,让分散地、边角地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焕发新活力。抢抓全省全域高标准农田项目整体推进试点县机遇,把“小田变大田”作为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旱改水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一体规划设计、一体推进实施。引进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与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仁寿铧锐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在富加镇金钟村试点推进“旱改水”1500亩,鼓励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承包经营地块条件,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

同时,仁寿县围绕“提升耕地质量、改善耕种条件”目标,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技术标准,实现高标准农田土质的“高标准”。约请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莅仁指导,投入专项资金,在“天府粮仓”方家镇核心示范区高标准农田,试点开展土壤培肥工作,力争形成可供全县推广应用的土壤培肥技术方案,以示范片的高质高产高效益带动全县土壤提质增效。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直接还田、有机肥施用和绿肥栽种技术,逐步推广提升全县耕地质量。

修建渠道,助农生产    

水池村粮食种植基地内渠道里水流不断    

下好“水”的“关键棋” 农田灌溉有支撑

7月10日,走进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粮食种植基地,只见20个优良品种选育区内,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水稻迎风飘摇,24小时缓缓流动的清水从渠道经过,为稻田供给着充足的水分。

“我们在今年新建成了2个提灌站和11公里的渠道,完全能保证核心区域的水稻灌溉。”该基地负责人范琨介绍,面对高温天气,水稻的生长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据悉,近年来,该基地依托龙水河流域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的主导产业,并配套布局完善水网、路网、电网设施,是仁寿县“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区的样板区。

目前,该基地正在试点探索“节水降本、增产增收”的农业生产模式,按照微灌技术要求,规划建设整套灌溉设施(以管代渠、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在试验区栽种旱地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三种粮食作物,预计亩均增产40公斤。

仁寿县抓好水利发展“命脉”,充分利用黑龙滩水库的蓄水优势,优化布局提灌站等水利设施,结合山坪塘、蓄水池等建设,确保每个单元就近取水,解决好粮食生产用水保障问题。建设小型水利设施,通过回填加固、现浇护坡等措施提高储水能力。抢抓黑龙滩开闸放水和降雨时机,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新建蓄水池,同时增设高位装配式蓄水池,因地制宜新建提灌站,扩大补水灌溉面积,有效解决二台土以上农田用水难问题。

同时,全覆盖拉网式摸排全县农田水利设施情况,编制《四川省仁寿县农田水利综合规划(2021—2030年)》,立足长远做好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小水窖等“五小水利”设施规划布局,缓解干旱季节生产用水困难。以提灌站建设、农毛渠整治和非灌区水利设施整体提升为抓手,开展农田水利三年攻坚行动,综合改造干渠、支渠,加快完善好斗、农、毛灌溉体系,加大灌区续建配套和末级渠系改造,着力疏通农业灌溉的“毛细血管”,畅通水利工程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下好“技”的“长远棋” 粮食增产有助力

盛夏的午后,阳光直射,在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稻蛙立体生态种养基地里,茂盛的水稻还未成熟,一只只蛙躲在稻田里乘凉,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农业图景。

据悉,稻蛙共养时,会占用一定的面积来制作环形沟,将水稻“圈”在中间。青蛙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天然养分,水稻里的病虫会成为青蛙的食物,青蛙还可以在稻草下乘凉,构建起“蛙吃虫、稻遮荫”互为供给的生态系统。

“巨型稻植株高大,叶片浓绿,光合作用充分,为水稻谷粒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和常规稻相比,巨型稻可长到1.5米至2米,其根系更高、更粗且抗倒伏能力强,谷粒更多,抗旱能力也更强。

一直以来,以巨型稻“打底”,该基地还不断探索稻蛙、稻鱼、稻鳅、稻鸭等多种巨型稻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创新发展“稻田+”,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真正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

大力推广新品种,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仁寿县不断深化与中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创建“仁寿县粮油专家大院”、博士工作站,引进天府学者、博士团队长期驻仁开展科研试验,围绕“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区一核四基地规划,推广80个粮油品种,建设400亩粮油品种选育示范基地、2000亩水稻制种基地。培育推广富硒水稻、降糖水稻等具有保健功能的水稻,粮食产业综合效益稳步提高。建立一种两收的产业技术体系,试点推广种植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再生稻。

为了助力农业技术落地落实,仁寿县还积极建设“最佳”配套。改造粮油园区“一院两厅四中心”(粮油园区专家大院、现代农业科技展厅、智慧农业展厅、育秧中心、农事服务中心、烘干中心、仓储中心),建成初级育秧中心15亩,满足1万亩水稻秧苗需求;农事服务中心下设农机、农资、粮食收储烘干3个服务机构;仓储中心有效储藏粮食800吨,有效减少粮食污染、损耗5%以上。

研学现场    

下好“利”的“制胜棋” 农民增收有保障

挖出一个个小小的土坑,放进种子后重新覆盖上泥土,浇灌适量的水……7月11日上午,在“天府粮仓”核心区乡音梦粮谷实训基地内,参加夏令营的40余名青少年忙着学习播种大豆,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耕生活。

播种完毕后,青少年们又一同参观了基地内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风车、犁头、扁担、箩筐等传统农具让大家纷纷好奇地围观,而耕耘机、插秧机、割稻机等现代化农机又让大家不禁感叹农业的进步,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在以后的生活中将更加珍惜粮食。

“我们基地面积约2500亩,其中粮食种植1800亩,剩下面积以生态蔬菜和水果种植为主。”该基地相关负责人李棚介绍,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基地开始探索农旅融合模式,创新提供研学服务,打造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新亮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目前,依托现有的农业产业,基地已打造了农耕文化、自然教育、劳动教育、农业科普、自然实验等系列主题课程,成为了集旅游、休闲、亲子、农耕、研学、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从多渠道增加了收入,也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

除了乡音梦粮谷的增收模式,近年来,仁寿县还大力支持农业基地探索农旅融合盈“利”新方式。得益绿色、江陵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曹家水果专业合作社传承古法梨膏工艺,延长农产业生产链;禄加镇中合村引进“四川爱上乡土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周边参与农产品销售的农户持续增收。

同时,仁寿县不断健全服务,由县供销社和县属国有铧锐公司联合成立的县乡村振兴服务公司,乡镇(街道)联结、村(社区)布点社会化服务平台,激活原有供销合作社点位为农服务动能,乡村振兴服务公司对接市场、乡镇(街道)报需求抓分配、村(社区)摸需求抓落地,构建农资农具农机农技、销售全链条专业服务体系。成功构建起“县为中心——镇为纽带——村为网点”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成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公司24个,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452个。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青神:“泥瓦匠”变身“新工匠” 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为进一步提高乡村建设工匠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建筑工匠队伍整体素质,日前,眉山市青神县以争创全省首批乡村建设工匠责任制试点县为契机,在成都艺术职业大学(青神校区)组织了该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师资最强、内容最丰富的一次乡村建设工匠专业培训。这也是乡村建设工匠(俗称“泥瓦匠”)去年7月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后,在全省范围内举办的第一次乡村建设工匠正式集中培训。此次培训有该县在册工匠以及自愿申报加入工匠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