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波老师一生严于律己、一身正气,廉洁奉公、身体力行。作为老师,他悉心教导、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作为院长,他严格要求医院职工,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作为医者,他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纪念四川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首任院长王静波教授诞辰89周年
■ 郞锦义
1月23日,是个既普通又特别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我恩师王静波教授诞辰89周年的日子。忆往昔,老师生前传道授业的场景和他的音容笑貌宛在脑海浮现。
医者:响应号召 支援建设
1928年,王老师诞生在中国上海;1946年,18岁的他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5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并留上海医学院工作,师从我国现代放射影像学先驱荣独山教授。在此期间,王老师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等职,在医学影像学上多有建树,特别是与荣独山教授合作完成的“纵隔肿瘤的X线诊断”研究,奠定了我国纵隔肿瘤影像诊断的基础。
1958年,王老师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四川建设,与上海医学院专家团队共赴重庆创建重庆医学院(现重庆医科大学)。他先后任医学院放射科(即影像科)和放射肿瘤科主任、教授,培养了大批放射学人才。文革后,他率先在我国西部地区建立首个放射治疗学硕士点,培养了一批高级放疗专业人员。
院长:敬业奉献 追求真知
1983年,应四川省卫生厅邀请,王老师赴成都筹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任筹备组组长。医院建成后,他担任了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研究所首任院长所长兼放疗科主任,曾任全国肿瘤防治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全国理事、中华肿瘤杂志编委、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建院初期,由于国内放射肿瘤学书籍缺乏,王老师便独自翻译和编写了近百万字的教材和讲义,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他用独自撰写的《临床放射肿瘤学》《妇科肿瘤放射治疗》作为教材,培训放射治疗医生和物理人员。在培训中,他特别强调放射治疗临床、教学和科研结合的重要性。
王老师曾主持和指导了医院和研究所的大量科研项目。其中鼻咽癌七点近距离后装治疗方法研究获国际近距离放疗大会二等奖,系四川省肿瘤医院及西部首次在临床放射肿瘤学研究中获得的国际奖项;非均匀组织辐照体模的研究、四川省医疗照射频率和器官剂量研究、X射线诊断剂量安全监测仪、中国女性盆腔体模的研制、CMGPO型CO60远距离外照射机的研制与应用、HZJ-I型高剂量率CO60后装腔内放射治疗机研制也均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王老师在领域里的专业影响和学术地位是不容否认的,其研究成果和专业造诣得到国内外同仁一致好评。他还曾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篇,其中4篇课题为国际首创。
为了与国际接轨,整体提高医院的业务水平,王老师曾多次远赴欧美考察,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放疗技术。在他的努力下,医院成为我国第一家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后装治疗设备Selectron-HDR,并在国内首次举办了现代后装治疗技术国际研讨会,对促进我国后装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多家医院同行到我院来参观学习。
那时的放射治疗设备还相对落后,普遍采用CO60机进行治疗。有一次CO60机出现故障,发生卡源现象,处理不当便会对患者和工作人员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在迅速撤离了患者及其他工作人员后,王老师带领维修人员徒手敲击钴源使其复位。为了减少放射源污染,也为了尽快恢复机器的使用,整个过程他们都暴露在放射环境中。在他的心中,机器尽快恢复正常,为患者治疗是最重要的事,他把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永远放在第一位。
王老师一身正气,廉洁奉公。他认为医者的本职便是治病救人,替患者谋健康是职责、是本分,他在医院严厉杜绝歪风邪气,甚至在离休后,他也常关注着医院医务工作者的廉洁性,发现有犯错误的情况及时批评教育。
师者:悉心教导 育人无数
《师说》有云,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们更愿意亲切地称他为“老师”,并不加任何其他的头衔,他自己也认为“老师”和“医生”是对自己最好的称谓。王老师把自己的一部分工资及全部奖励津贴留存起来,用于支持发表文章的同事和资助困难的职工;他对年轻医生要求最多的就是增强影像学知识学习和英语学习,时为医院院长的王老师专门从国外引进外教斯蒂尔,在医院开设英语培训班,工作之余大家都纷纷到班上学习,职工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放射科曾有个年轻的学生写了一篇21页的论文初稿,王老师耐心地帮助学生修改,总共修改了9次,最后精简到3页,最终成功发表。
行医几十年来,没数过他办公室的墙面上挂多少锦旗,没记过他曾收到多少封来自患者的感谢信,也没算过他退过多少红包……
离休后,王老师依然心系医院、心系放疗,关心医院的发展。年迈的他不幸得了帕金森综合症,但仍坚持每天坐着轮椅到医院来转转,为科室同事提一些建议及改进的措施。每日如此,风雨无阻。
他的人生,犹如他的名字一样,静谧清澈,而又波澜壮阔。
值此王老师诞辰89周年之际,我代表所有受过王老师栽培和教诲的学生,缅怀影响我们一生的恩师,让我们继续将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风范薪火传承,将他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人生信条时刻铭记,将他仁心仁术、悬壶济世的医者大爱播撒世间,永远保持那份初心,兢兢业业,无私无畏,砥砺前行。(作者系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