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幻创作者们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他们又如何从中找到新的创作灵感?10月20日,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临界倒计时:新技术进步给科幻带来什么样的灵感”主题沙龙上,谢云宁、刘洋、白贲等科幻从业者,对此发表了看法。
最前沿、最冷僻的科学技术往往能带来新的创作灵感
主题沙龙现场,科幻作家刘洋对此表示既有利也有弊。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会让他的写作越来越艰难,“随着人类成功着陆火星、月球,相关题材的小说中涉及的科学技术就不能像以前那么写了,科幻小说是基于现实科学来写的,所以有些东西必须符合科学的真实性。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让诸如手机等变得很平常,读者的阅读阀门越来越高,我们必须找到更加冷门的科学领域进行创作,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也会带来新的科学技术领域的探索,这些领域是科幻作家想象力无法抵达的,科学家探索的最前沿的科学领域于科幻作家而言是一场机遇。
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就是当一项新事物出现时,往往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科学技术也是如此。“新技术出现时,不同领域的人参与其中碰撞出新的火花,从而打破我们固有的思维,带来新奇的东西,这些就是我们创作的灵感了。”科幻作家白贲说。
科幻小说创作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极致推演
如何将一项科学技术演变成能够发表的科幻小说?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刘洋认为这就是在做一个思想实验。“比如说白贲老师的《和光同尘》小说创作,就是他看到光传感技术时,想象一个生物如果全身都能感光会怎么样。小说就是从这样一个假想、一个思维实验中延伸出来的。”他认为,科幻小说就是把技术推到极致,或者是将科学技术和其他的社会因素,如人性、神话等结合起来推演,推演的过程中很容易有故事产生,有些地方也很容易产生人性的冲突,慢慢地也就会变成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科幻小说创作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科幻本身就是一个推演,就是what if 。”
冲突也是科幻小说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名硬科幻作家,谢云宁虽然个人比较关注天文领域,但他认为,总体来说科幻作家通常比较关注冲突感较强的领域,“比如最近看到的移民火星的话题,有人说人的血液可以和火星岩石混合,产生很好的建筑原材料。这一下子就有了冲突感,就可以产生很好的故事。”换句话说,科幻创作就是追求人与科技的冲突感。
但科幻小说创作中经常会面临技术与社会伦理的冲突。那么,如何将科幻小说写得更深刻,兼顾科学技术的表达和故事的可读性?
在场的科幻从业者一致认为,科幻创作还是要以人为本。“创作过程中,首先认为它是一个文学作品,然后再将科幻元素加进去。”白贲表示,科幻小说本来就是把周围的环境推到极致后,想象人会产生怎样的反应?本质上是人走向未来的一种思考,哪怕是外星人,都是他者。作者将他者当成一面镜子,客观地反思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习俗、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理所当然。脱离了人这一主题,也就失去了核心和灵魂。




川公网安备5101070204365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