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中等个子,带着一副近视眼镜,办事作风中带着几分书生气。他就是眉山市东坡区盘鳌乡张庙村的“第一书记”刘凯,刚驻村不久,他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扶贫攻坚工作中,把一片真情播撒在了长楸山脉中……
一年3.6万公里的里程记录
去年年初刚买车的刘凯,新车上的里程如今已是3.6万多公里,这些里程是他走访张庙村“认亲”的见证。
张庙村地处盘鳌乡西部,幅员面积18.9平方公里,山大沟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条件十分艰苦,村民经济来源渠道狭窄,是典型的贫困村。全村有874户,精准识别确定的贫困户69户187人。驻村前,刘凯先后多次前往张庙村开展调研工作,走村串户认“亲戚”,对贫困户一一进行走访,详细了解贫困状况、认真分析致贫原因。
“我住在半山腰上,上下山都很不方便,过去我们就在山上种点橘子,收入十分有限,生活过得很艰辛。”张庙村6组村民杨成贵笑呵呵的说道,“刘书记经常来我家了解情况,帮我争取了产业扶贫帮扶政策,送来了猪、羊,种上了蜜柚,大大改善了生活。”
“我发现张庙村自然环境条件不错,绿色植被多,在倡导绿色健康食品的今天,张庙的独特地理优势显而易见。”刘凯大力向广大村民推广普及绿色养殖,带领骨干村民实地考察柳圣乡林下养鸡项目,激起村民养殖意愿。联系对接帮扶单位,给予张庙村2万元扶贫帮困资金,帮组有意愿的3户村民建设好鸡舍,并且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鸡苗近千只,鼓励他们发展养殖副业。
“亲戚”满意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村子的发展,基础设施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基础设施上去了,村民才能够更好的生产生活,才能够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在推动改善张庙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刘凯多次争取项目支持,帮助张庙村配备了多种健身器材,完善了村委会阵地,改善了内部制度体系;升级改造、翻修村内道路6.2公里、扩修水泥路4.4公里,修建垃圾池21个,打造错车道11个,修建山坪塘3个;对有饮水困难的32户贫困户进行水质改善工程,安装净水器,保障群众安全饮水,从而彻底改变了张庙村过去“脏乱差”的面貌。
对于张庙村的长足发展,刘凯心里还有许多规划,“拓展非农发展渠道、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加强完善农村小额贷款协调……我的‘认亲路’还很长。”
面对簇青的长楸山脉,刘凯深情地说,这不仅仅是当第一书记的“认亲路”,更是自己今后工作的“指南针”,“亲戚”是否满意,比什么都重要!”(蹇玮杰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