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来,眉山市丹棱县因地制宜,探索推广了以“党政主导、村民自治、市场运作、三方监督”为核心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元模式”,每人每月交1元垃圾清运费,公开招标垃圾清运承包人,并推行垃圾两次分类处理:首先农户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烂水果等有机垃圾倒入沼气池,建筑垃圾就近铺路或填埋,可回收垃圾自行回收出售,不可回收垃圾就近倒入垃圾池;垃圾清运承包人进行二次分类回收后,县里统一安排转运处理。该模式走出了节俭、实用、可持续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路子,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难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
“一元模式”推广实施九年来,丹棱县一直在摸索,对该模式提档升级,逐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路径。
村民庭院鲜花绽放
调动干群积极性,乡村美化惹人羡
“我们实行村干部包片、社干部包社、保洁员和清运承包人包段、农户包户的生活垃圾治理承包制。”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支部书记宋建国向记者介绍道,“如果被镇上通报或者群众举报,村社干部、保洁员和清运承包人要交100~200元不等的‘罚款’,我们叫‘连坐制’,这样能调动村社干部、保洁员和清运承包人的积极性。”
宋建国所说的通报,是杨场镇政府为了强化辖内各村对人居环境的重视,由镇环综办每月到村暗访检查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形成督查通报下发到各村,并将暗访结果纳入年终村集体考核。该村专门制定了一个“一元模式”奖惩制度,一个季度没被通报或者举报、村里获得“十佳村”称号等,可给予数额不等的奖励,奖罚并重让相关责任人工作更积极了。
“老罗,这次你要清扫干净哦,不要又被群众举报了。”在采访途中,正好遇到古井村垃圾清运承包人罗国金在清扫垃圾收集房,宋建国对他说道,“要不然又要被罚款了。”手里活没停的罗国金笑呵呵地回答道:“那肯定嘛,第一季度遭罚了1次了,还不重视哦。”
罗国金于去年通过公开竞标,以每年30000元的价格,获得了古井村两年的保洁承包权,负起全村垃圾清理和转运的责任。他每天负责把61个联户垃圾池和12个垃圾分类收集房的垃圾再次分类后运走。道路和公共区域清洁则由村里聘请的4个公益性岗位人员来完成。他指着满载的机动三轮车告诉记者:“我每天要拉满满四车垃圾。”像罗国金一样的“垃圾清运承包人”,在丹棱县一共有50余名,覆盖了全县71个村。每天,他们用自己准备的三轮车把垃圾运到乡镇的垃圾收集站,收集站再通过分类、压缩后,统一运送到垃圾处理厂。
据了解,实施“一元模式”后,农户初分处理减量约50%,经过承包人二次分类处理后,可回收和堆肥垃圾再减量约30%,最后,转运到村收集站的垃圾约20%,两次减量约80%,可为丹棱县财政节省70%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现在的古井村,每户家门口都摆放了垃圾分类桶,张贴了垃圾分类倡议书,院坝里修建了花台,应季的月季、三角梅开得灿烂,主干道沿线的58户农房外墙画上了3D动漫画,以前村民爱扔垃圾的竹林,村里就地取材用竹根做成假山,栽上一些花草,打造成了颜值颇高的“竹林驿站”,“我们还将修建13个丹心亭,全部就地取材,融合传统农耕、垂钓、花草等元素,提升村庄风貌与文创品味,带动乡村旅游。”宋建国充满信心地说道。
在去看3D动漫画的路上,2名学生正随手捡起路边的白色垃圾,“老师给我们说了,不能乱丢垃圾,要丢到垃圾桶里。”杨场小学五年级学生李宇浩告诉记者,“老师还经常教我们唱‘菜皮皮,烂果果,入池产气把饭煮……电池药瓶有毒害,千千万万入黄袋;垃圾分类要做到,资源利用见成效……’。”
高颜值的古井村,春节期间吸引了游客上万人次,村民李兴坪开办的农家乐生意一直很火爆,春节每天接待30余桌次,平时每天也有四、五桌的客人。被古井高颜值折服的,还有本村6组村民李冬梅,她将自家外墙的3D画和院子里的月季花拍了个小视频,发到了朋友圈,“因为‘一元模式’,村里环境比城里还好,朋友们都很羡慕,我感觉很自豪。”
乡村生活垃圾投放点,让环境更整洁
修建生态处理中心,垃圾变宝人人爱
让人羡慕的,还有杨场镇狮子村,这个依靠“不知火”、葡萄等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余元的乡村振兴试点村。在3月“不知火”采摘销售旺季,狮子村却鲜少看到果皮垃圾。
“请大家通知本社村民,采摘下来的坏果子要放入沼气池或者树下掩埋,水果袋套自己要清理干净,垃圾入池。” 今年桔橙销售初期,狮子村支部书记邓树华在村社干部微信群里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每年桔橙、葡萄销售季,他都会通过微信、党群集中活动日等发出垃圾分类倡议,虽然村民们已经熟烂于心,他还是保持着这个习惯,“要让大家都有这个意识”。
狮子村是丹棱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和就地资源化利用的示范村。丹棱投入200万元,在这里建起了首个“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处理中心”,周边区域运来的餐厨、果类等可腐烂垃圾(有机垃圾),经过破碎脱水、油水分离、控温加菌、发酵等工序,制成有机肥,用于农田菜地施肥。油水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将由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将进行无害化处理。
“这解决了我们外运垃圾成本过高、费时费力的难题。处理中心主要处理可腐烂垃圾,也能促使村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垃圾分类,方便进行有机处理。”邓树华告诉记者。据了解,在丹棱布局5个这样的农村生活垃圾生态处理中心,就能够将全县的烂水果、烂菜叶、废果皮,以及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有机处理,实现全部就地资源化处理利用。
竹林驿站就地取材,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