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眉山市彭山区牧马镇莲花村,有一位传统手艺人黎明贵。他几十年磨一剑,拥有两项绝活——糖画和棕编。他所制作的糖画精巧细致,惟妙惟肖,编制的棕编昆虫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他始终认为“文化传承更为重要”,多年来,已传艺几十人。
如今,54岁的黎明贵还坚持摆摊练活,不断创新,收徒传艺,只为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熟知,只为这些技艺不被时代淘汰。
黎明贵
糖画 几分钟绘制多款糖画
7月9日,在黎明贵家,他向记者展示了糖画的整个绘制流程。第一步,是用白糖熬制糖稀。黎明贵来到厨房,洗锅、加水、点火、放糖,再用大火将糖水烧开。熬制时,糖水不停地翻腾冒着气泡。为了避免糖水粘锅或者焦化,黎明贵用铁勺不停地进行搅拌。熬制一会儿以后,糖水的水分逐渐蒸发,糖水开始变得黏稠,成为糖稀。
“糖稀丝滑不断就表示熬制好了。”黎明贵一边解说,一边用铁勺舀起半勺糖稀观察后关火,然后端起铁锅来到一个房间,将熬制好的糖稀倒在大理石板上。紧接着,他用铁勺将黏稠的糖稀铺开,“这一步是让糖稀冷却备用。”在糖稀冷却这段时间,黎明贵从另一个房间推出他用了多年的家什——绘制糖画的小车。
摊开、固定、擦拭、摆放、刷油……一切就绪,他将冷却好的糖稀拿出掰断放入铁锅加热融化。待融化差不多时,他用铁勺舀起半勺糖稀,起势一拉,再回一撇,勾线画足,半分钟不到,一只蝴蝶绘制完毕。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动作相当娴熟。随后,他又连续绘制了龙、凤、鸡、鸟、猴等糖画。
“除了传统的平面糖画,我还可以绘制带各种颜色的糖画和立体式糖画。”说着,黎明贵又快速绘制了自行车和向日葵两种立体式糖画。
据了解,除了传统糖画之外,黎明贵还大胆创新,将版画元素融入糖画技艺,绘制出可保存较长时间的观赏性糖画作品,广受中外人士好评。
棕编 花鸟鱼虫都能编制
黎明贵还有一项绝活——棕编。据他介绍,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长江流域的棕编主要产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四川、贵州、湖南和江南等地,以四川新繁棕编和湖南棕编玩具最负盛名。此外,贵州塘头棕编提篮、浙江武义棕绷也很有名。
黎明贵介绍,棕编有“湿编”和“干编”两种。“湿编”是指棕叶不经过处理,随地取材就可进行编制。“干编”就是棕叶经过晾晒处理,这样的材质有利于长久保存。
黎明贵来到房屋不远处,随手从路边摘了几扇棕叶,然后回家展示了棕编的技艺。他先把棕叶撕开成条,再通过弯、折、穿、插等技法,很快就编制出三款生动形象的蚂蚱、蝴蝶和龙虾。其中,龙虾的编制让人惊叹,龙虾尾部的纹路清晰可见。“只要清楚编制技法,棕编的制作并不难。”黎明贵说,“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可以编制。”
为了证实所言非虚,黎明贵从房间拿出已提前编制好的近20款棕编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中有大有小,大的有龙、蛇、鸡、鹤、牛等,小的则有老鼠、松鼠、青蛙和各种昆虫。其中,他所编制的有几只昆虫栩栩如生,几可乱真。
传承 尽绵薄之力延续下去
糖画师出何门?黎明贵笑称出自“老丈人”。黎明贵的岳父是一位糖画师,技艺出自成都的“糖画世家”。岳父一家有好几人都会糖画,黎明贵的妻子也是一位糖画高手。耳濡目染,加上个人爱好,1982年,黎明贵跟随岳父开始了糖画学习之旅。
学习过程中,黎明贵跟随岳父在成都走街串巷、沿市摆摊,练就本领。经过三年的“修行”,黎明贵终于学成出师。随后,黎明贵以糖画为生,带着制糖家什辗转全国各地,所到之处,广受青睐。大家都对来自于四川的这门传统技艺赞不绝口。2000年,受黄龙溪景区邀请,黎明贵回到彭山,固定在该景区摆摊至今。
棕编从何而学?黎明贵坦言是“偷师学艺”。回到彭山后,他经常受邀参加各种活动,现场就有很多手艺人展示各种传统技艺。他就在一旁“偷学”现场手艺人的棕编制作,不会的地方就向对方请教,常常交流探讨。经过不断学习和研究,黎明贵终于熟练掌握了棕编技法。“我觉得我还挺有天赋的。”黎明贵笑着说。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融会贯通,黎明贵的两项技艺已炉火纯青。“参加很多展示活动时,围观的人都会称赞,有些外国人还会竖起大拇指说,‘good!’”黎明贵说,“我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现在我们一家四口都会糖画制作,近至本村邻县,远至外省国外都有我的徒弟。”
黎明贵正在绘制糖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