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阳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抢抓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牢牢把握成资同城化战略支撑,以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主动融入巴蜀文旅走廊建设,聚焦激发内生动力、挖掘资源优势、满足群众需求,致力培育“新引擎”、打造“新支撑”、开拓“新空间”,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巴蜀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力推动资阳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以来,策划包装文旅产业项目91个、总投资2260.01亿元,编制上报拟纳入川渝合作协议项目21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项目18个、巴蜀文旅走廊建设项目20个。
聚焦激发内生动力,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
一是坚持规划统筹引领。按照市级统筹、县(区)主体、区域协同的原则,在“五组团三廊道”的总体布局下,推进文旅规划与国土空间、产业布局、交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规划衔接,扎实做好区域、景区、旅游线路规划,实现市域旅游规划“一盘棋”,充分发挥综合联动效益。
二是树牢“文旅+”发展理念。推动“文旅+农业”“文旅+工业”“文旅+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布局休闲农业、文旅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等配套产业,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石刻文化遗址公园等。
三是强化区域协同合作。发挥主轴优势助力成渝相向发展,加强与毗邻地区对接,主动对接巴蜀文旅全球推广计划,推进与环成都文旅经济带、渝西旅游经济带城市协同联动、一体发展,与成都市、重庆市大足区等签订旅游合作备忘录等,与德阳市、眉山市、乐山市等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安岳紫竹观音
陈毅故居
聚焦挖掘资源优势,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支撑”
一是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大力推进陈毅故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市博物馆、“蜀源滨江”城市文化旅游休闲区等12个在建项目加快实施,市图书馆迁建、市美术馆、市大剧院等新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全市7个省级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14.04亿元,19个市级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15.62亿元。
二是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品牌。立足资阳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和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建设以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文旅特色小镇等为支撑的文化旅游品牌体系,持续擦亮“长寿之乡、石刻之乡、柠檬之乡、陈毅故里”四张文旅名片,大力推进安岳石刻文旅农旅休闲度假区、陈毅故里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区、沱江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带建设。
三是积极创建一批示范点位。以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特色建筑等资源为依托,积极打造主题鲜明、功能完善、宜居宜游宜业的文旅特色小镇、文旅特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安岳县圆觉洞文旅小镇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雁江区保和生态旅游区、安岳县宝森柠檬小镇4A级景区建设通过省级评审,乐至县劳动镇旧居村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聚焦满足群众需求,开拓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
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印发《关于优化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实施意见》,以文化场馆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推进旅游景区、旅游住宿、旅游厕所等标准化建设,建成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分馆6个,巩固提升1660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成果,规范325个贫困村文化室、广播室运行,全市2072个农家书屋全部纳入数字化平台建设。
二是打造文艺精品力作。抓好经典剧目复排、现实题材创作生产,现代川剧《青年陈毅》被纳入四川省2020~2022年度重点剧目规划,舞台剧《千年普州》、歌曲《黄玉瑶》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涌现,纪录片《抗疫人的一天》获得首届中国(南充)科普电影大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单元最佳作品奖,《你是光你是爱》《逆行者》等100余件作品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国省级平台刊播刊载。
三是丰富文旅活动载体。大力推广资阳旅游资源、线路、产品,与乐山市、重庆市大足区联合成立石刻艺术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产品推广联盟,安岳石刻入选四川省首批研学旅行主题线路推介之“四川石窟艺术研学之旅”线路,8个景区成功入驻成都“金熊猫”旅游年卡。积极申办国家级和省级节会、赛事、论坛、会展等活动,特别是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首届中华节气菜大会,被4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竞相报道,资阳文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