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强化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切实提升职工火灾防控和自救能力,4月16日,达州大竹县川主卫生院开展"消防安全能力建设专项行动"。全院医护、行政及后勤保障人员共500余人参加为期两天的系统培训,通过"理论+实操+演练"三位一体模式,着力打造医疗机构消防安全防护网。
在首日理论培训中,邀请专业讲解消防知识的杨老师以“医疗机构消防风险防控指南”为主题,结合2024年国内发生的7起医院火灾案例展开深度剖析。通过三维建模还原某三甲医院配电室短路起火全过程,直观展示"黄金三分钟"应急处置的重要性。针对医院特殊环境,重点解析了制氧站、病理实验室、药品库房等重点区域的火灾隐患特征。
"这台智能烟感装置能通过5G系统直连消防控制室,当病区出现初期火情时,系统会自动启动分区广播引导疏散。"在消防设施认知环节,参训人员现场操作了新型物联网报警系统。培训还创新采用VR技术,模拟手术室发生电气火灾时,医护人员如何在不中断手术的情况下完成患者转移。
次日的实操培训在新建成的消防安全实训基地展开。参训人员分组完成"灭火器精准喷射""防烟面具快速佩戴""危化品泄漏处置"等八大考核项目。在模拟浓烟逃生环节,后勤保障部李主任感慨:"戴着防烟面罩背着行动不便的'患者'通过黑暗通道,这种实战体验让我们真正理解了预案细节的重要性。"
培训特别设置医疗设备断电应急处置课程,急诊科团队在模拟ICU环境中,成功完成呼吸机备用电源切换、重要病历转移等复合型任务。安保部门还现场演示了针对不同起火源的灭火战术,包括病理切片室酒精火灾的窒息灭火法、药库包装材料火灾的隔离扑救法等专业化处置方案。
据悉,该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启动"消防安全提升三年计划"。升级消防基础设施,包括在住院楼加装智能疏散指示系统,在高层病区部署逃生缓降装置。同步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每个科室设立消防安全员,实行"日巡查、周培训、月演练"机制。
"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全。"院长在结业仪式上强调,医院已开发消防安全管理APP,实现隐患随手拍、培训云课堂、设备巡检提醒等智能化功能。下一步将与市应急管理局共建医疗应急救援实训基地,打造区域性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示范标杆。
参训人员现场领取了包含微型应急手电、防烟面罩的"安全随身包"。护理部张护士展示手机里的新技能:"我现在能通过消防控制室大屏实时查看全院安全状态,遇到紧急情况知道如何启动分级响应程序,这种系统化培训让我们心里更有底了。"
(本文为广告,内容为刊登者提供,四川科技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本网不对刊登信息承担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