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斌:聚焦“卡脖子”难题,深耕油气管道智能检测

2023-05-24 08:53 张娅玛 刘炳南 2705 点击

人物名片:

高斌,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在国际杂志上发表检测传感与仪器相关论文80余篇,联合主持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主持企业项目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11项、授权美国专利1项。

2021年9月,由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高斌团队联合企业研制的“PIGPROX”机器人,解决了小口径油气田管道智能内检测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它的问世,让油气管道内检测像清管一样简单!不仅可以有效识别输油气管道的腐蚀、壁厚减薄、裂纹等问题,还可以测定管道腐蚀的程度、确定腐蚀的具体位置,从而为油气管道的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管理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大大降低管道内检测的费用成本。

它在国外管道内检测器卡球三次的天然气管线成功运行,解决了小口径变径管道易于卡球的难题;在国内首条双金属复合管成功运行,解决了现有漏磁检测技术无法检测双金属管的难题;在阀发-阀收管道成功运行,解决了清管阀发球管道无法开展内检测等难题。

目前,该项研究成果紧扣产业问题开展科研,为输油气管道安全运行提供检测技术保障,已成功投入产业化应用,在各大油气田成功检测管道50条以上,累计检测长度超过600公里。

回归故乡 开启人生新征程

今年是高斌加盟电子科技大学的第10年。“PIGPROX”正是他扎根科研,甘坐“冷板凳”、聚焦“卡脖子”难题的成果之一。

2013年,高斌从英国纽卡斯大学回到了阔别7年的故乡——成都,正式加入了电子科技大学,成为自动化工程学院的一员。在电子科技大学,高斌得到了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学院的书记、院长都很重视青年人才的成长,学院的专家教授也都慷慨相助、精心指导,发挥“传帮带”作用。

让高斌印象深刻的是在申请仪器专项《钢轨接触疲劳及裂纹多物理高速巡检监测技术攻关和仪器研发》项目时,学院组织多位有经验的教授担任“导师”,指导他凝练方向、梳理思路。他最后凝练研究方向,重点突出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方向,把“多点开花”变成集中火力“单点突破”。功夫不负有心人,高斌圆满完成项目,并被评为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通用项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

回国以来,高斌在电磁多物理传感检测和信号处理科技研究方面不断精进,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有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相关研究成果在成飞集团等单位落地应用并获高度评价。

2021年12月,国际科学组织Vebleo将科学家奖(Vebleo Scientist Award)授予高斌教授;2022年3月,高斌又入选第二届中国测试学术影响力人物。这些荣誉都标志着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无损检测的科研工作进一步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回归本质 直面核心问题

研发国内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涡流管道内检测机器人的过程,对高斌来说是一次科研“历险”。2019年,面对国家小口径管道检测技术的国内空白,高斌与相关合作单位一拍即合,决定携手攻克这个“卡脖子”难题。团队还建立了传感器的设计研发团队、硬件的工程化团队、机械结构设计团队与现场监控团队,紧密携手、通力配合,从本质上去深入思考如何将研究和应用深度融合,既解决科学问题,又能带来产业突破。

怎样用传感器灵敏地收集信息并分析利用这些信息,是其中的关键,当然也面临许多技术难点。起初,团队进行了多种尝试,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也许这些方案一开始就错了?”高斌大胆地怀疑自己、自我否定,改变思路、推翻重来!团队做全国产化包括芯片替代进口,终于研发出了长度小于270毫米、重量低于8千克的全国产自主检测器,在低压、低流速、1.5D弯管(表示管子的曲率半径为直径的1.5倍)、变径等管道内实现了极好的效果。

解决了检测数据收集的问题,团队接着向数据处理进军。由于数据量非常大,如何通过这些数据辨识管道的缺陷十分困难。此前,实验室有大量的实验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团队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用“深度学习”进行训练。

然而,他们发现,真正到现场面对实际管道时,数据处理出现了紊乱。高斌和团队面对繁杂的数据信号,引入电磁场和缺陷交互物理机理约束,逐一分类。

针对一段长时管内复杂数据信号,团队提出了逐级残差特征层级分离方法,首先把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如停球、焊缝、弯头等简单信号分为一类,再把剩余的信号按照电磁场和缺陷扰动的不同机理进行特征分类,如此类推,逐步简化。最后对各类信号逐一分析,最终解决了问题。该方法在实地油气田管道内检测数据的缺陷定位准确度超过85%,并在IEEE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发表研究成果,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PIGPROX”检测系统也从此面世,并于2021年投入市场,消除了客户的安全风险管理盲区,填补了国内油田小口径油气管道智能内检测技术的缺口。

正是这次产业化过程经验,高斌团队把电磁传感深入拓展到电磁多物理传感,研制的多物理电磁热成像检测系统在今年和相关部门实现国内首次探伤车80公里/小时、距轨面40mm大提离钢轨表面亚表面标定线缺陷全部成功检出。

因材施教 让有才者自由成长

在不断攀登科研高峰的同时,高斌还以极大的热情扑在人才培养上。自任教以来,他已经指导了40余名研究生。

他要求团队成员重视物理和数学基础,并给予每一个人足够的创新空间,放权给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式的自由讨论,鼓励团队大胆试错。

“学生有任何想法,都会与我讨论,只要有一定的合理性,我都会让他们去做,从资源和经费上都给他们最大限度的支持。”高斌说,“但我不会强制他们最终一定要达到什么目标,因为我不希望给他们太大压力,这样学生就不害怕出错,敢于大胆尝试。学生在科研中经历的过程,往往比结果的意义更大。”

谈及未来,高斌表示,自己将在电磁热多物理感知检测领域持续探索,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作出更大贡献,并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热点推荐
HOT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用脚步丈量巴山蜀水 用挚爱记录中国西部生态变迁
西部调查中,马是印开蒲常常依靠的交通工具。(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印开蒲,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员、生态学家。从17岁到80岁,从一名科研辅助人员干起,一生从事中国西部地区植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致力于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成长为国际知名生态学家。3月21日,第11个“国际森林日”,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国际森林日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座谈会。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为一位
张亚刚:俯下身 扎下根 潜心教 慢慢长
张亚刚(前排右二)和学生 2022年7月,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张亚刚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 Infomat 发表了题为“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Mpemba Effect with Water–Probe the Mysterious Heat Transfer”的研究论文,这一重大发现破解了困扰物理化学科普界50多年的难题,终结了关于Mpe
让科技创新的“千里马”竞相奔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技是绵阳的立市之基,创新是绵阳的核心价值。为进一步激励全市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学习最美,争当最美,去年,绵阳市科协联合市委宣传部、市人才办等部门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评选活动,经过广泛动员、组织
武俊杰:让雷达看得更清、辨得更明
人物名片:武俊杰,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新体制雷达成像与探测技术研究,担任中国电子学会数字信号处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电子学会理事、四川省电子学会信号处理专委会主任委员、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委委员,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获
核动力专家赵仁恺:为中国核潜艇“画”一颗坚强有力的心脏
人物名片:赵仁恺(1923年—2010年),国际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科学与工程技术设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46年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大学本科毕业,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参加了中国第一座重水实验堆的建设。1960年,他率领的技术团队首先提出了我国第一个潜艇核动力初步设计方案,1965年开始,他作为主要技术负
“大熊猫之父”胡锦矗
上世纪80年代,胡锦矗在研究大熊猫。(西华师范大学 供图) 人物名片:胡锦矗,1929年3月24日出生于四川开江县,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研究班,是世界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大熊猫生态生物学奠基人。1974年受命牵头组织全国第一次野外大熊猫调查,发明了研究野生大熊猫的“咬节法”,参与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大熊猫生态观察站。1983年,牵头组建了世界最大的大熊猫科研机构中国保护大熊
杯酒品匠心
用心品酒的徐姿静 人物名片:徐姿静,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级徐姿静品酒师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高级工程师、高级品酒师、高级酿酒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第十二届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工匠,四川十大青年岗位能手,德阳市首届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德阳市首届十佳“最美科技工作者”,德阳市首席技师
朱福兴: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人物名片:朱福兴,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钛化工所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攀西钒钛磁铁矿战略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熔盐冶金、钛金属冶金等技术研发,先后主持完成了8项公司重大课题,主研完成了2项国家973课题、3项省科技支撑课题和10余项公司重大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级2项、三等奖3项。荣获第十五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
朱创业教授的“创业”之旅
人物名片:朱创业,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镇规划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公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朱创业和学生在贡嘎雪山 成都、眉山、德阳、雅安、遂宁、达州、广元、阿坝、甘孜、凉山、攀枝花……朱创业和他的团队走遍了四川每一个市(州);峨眉山、贡嘎山、夹金山、龙门山、罗浮山、格萨拉、彝海、伍须海、猎塔湖、马湖、九曲黄河第
鲁力:十年深潜,创造物联网边端系统新架构
人物名片:鲁力,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边端系统、无线系统安全。作为主要成员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20余项国内专利授权和1项美国专利授权。2022年11月中旬,从珠海航展归来,鲁力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四号科研楼5楼的办公室里,复盘见闻,筹划新研究。这一趟珠海之旅,他为自己的物联网新系统找到了不少新的应用场景。在
张其圣:助“东坡泡菜”香飘海内外
作为“中国泡菜之乡”的眉山,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泡菜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2021年全市泡菜销售收入达到217.8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全省50%以上,形成了“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的发展格局。一碟碟泡菜走出了四川,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眉山泡菜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以“泡菜”为主研方向的科技工作者们。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其圣便是其中一位。作为四川大学发酵
无惧风沙 勇趟科研荒漠
人物名片:梁海波,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石油总公司-西南石油大学钻井安全防控技术研究联合体负责人,长期从事油气井智能感知与安全防控、人工智能系统、智能测控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近年来,以第一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省部级纵向项目10余项,主持各类企业横向合作项目80余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月的新疆,寒风

阅读下一篇

夏晖:推进实验与信息中心建设,服务教育教学

人物名片:夏晖,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学院实验与信息中心主任,先后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第九次数量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第八次数量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与信息中心成立于2007年,设有金融证券实验室、经济与管理专业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3个实验室及1个创新创业工作坊,是集实验教学、教改研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