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让亿年岩石“开口”,他们重构地球氧化史
李超教授。受访者供图 李超(右)正在指导王海洋(左)。受访者供图 近日,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李超团队关于地球大气氧含量演化的研究成果发布于Nature(《自然》)。文章从投稿到被接收,仅用了半年时间。审稿人评价该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关于大气氧含量演化的最佳指标记录。”“为当前大气氧化历史的认识树立了‘新标杆’。”研究首次以直接、连续的地质证据,揭示地球从无氧环境演进为如今富氧状态历时20亿
杨晨 | 9天前 818点击
朱红钧:扎根盆地的“蓝色国土”开发筑梦人
朱红钧(左)在进行科学实验。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朱红钧,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教授,西南石油大学海洋工程流动安全及控制实验室负责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入选者,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2025年四川省“最美教师”。长期从事海洋油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流体力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致力于海洋管柱多场多
云函 | 16天前 821点击
三尺讲台,一个梦想,一生驰骋
西南交大翟婉明院士获评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
翟婉明在铁道上做试验。受访者供图 名片翟婉明,1963年8月出生于江苏靖江,中共党员,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首屈一指的轨道交通工程专家,创立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全新理论体系,在国际上被称作“翟模型”。从教40年来,他始终坚守在轨道交通领域教学与科研一线,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超100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陈嘉庚科学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感言教
09-12 10:13 819点击
周立宏:以环境材料技术托举青山绿水梦
周立宏(左四)指导学生做科研。 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 周立宏,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致力于生态修复材料研究和应用,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遗产地修复“十佳案例”等奖项。周立宏深耕党建、育人、科研和产学研转化一线,从化学实验室到美丽山河,以跨界智慧破解环境困局;用爱心浇灌,锻
云函 | 09-10 10:11 815点击
郑朝月:为智能设备植入“神经元”的突破者
郑朝月(左二)与学生留影。 电子科技大学供图人物名片: 郑朝月,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非接触式可复用芯粒、存算/感算一体芯片及电路设计,主持或参与纵向项目6项、横向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这个正在设计的芯片,就像是给智能设备植入一条‘神经元’!”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超净间实验平台里,郑朝月展示着他最新研发的感存算一体芯片。他小心翼翼地
李卓然 | 09-03 10:10 813点击
李皓:给地球做“CT”的科研达人
人物名片: 李皓,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油气地球物理领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登记软著2项(其中实现转化一项),合著专著2部,获省部级科技奖项3项。“我从事的科研工作是给地球做‘CT’。”李皓用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油气地球物理勘探。这项研究“透视”地下的地质构造和油气资源分布,从而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
李卓然 | 08-13 10:09 810点击
夏川:在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中构筑未来图景
夏川。电子科技大学供图 夏川,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于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获博士学位,随后于哈佛大学和莱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这位青年科学家以辩证思维解构科研难题:他提出了“无机催化-生物催化杂合”概念,揭示了一个颠覆性的近未来愿景:人类或许能像植物光合作用般,直接从空气中合成粮食、药品和燃料。在博士后期间,夏川通过调控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突破传统催化剂活
罗莎 | 07-16 10:06 812点击
张承业:以“度”丈量电视技术迭代升级之路
张承业,四川长虹电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电器”)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视产品电路设计相关工作。从业至今,他以“准度”突破技术壁垒,以“温度”拉近科技与大众的距离,以“高度”诠释着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内核。科技攻关:以准度突破显示技术壁垒回忆起投身电视产品电路设计领域的初衷,张承业只说了两个字:“热爱”。张承业从小就对电子相关领域十分感兴趣,尤其是电路设计。正是源于这份热爱,毕业时,长虹电
06-18 10:05 811点击
李璐:戈壁高原绽芳华,空管科技显身手
李璐,长期从事二次雷达一线科研工作,现任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设计师。自从业以来,他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作风和卓越的能力,书写了一段精彩的奋斗故事。戈壁淬炼2004年,李璐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带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加入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究部。入职首月,他便被派驻某重点装备试飞现场,负责试飞保障和数据分析工作。试飞地地处戈壁滩,虽然条件艰苦、资源匮乏,但李璐充满干
06-11 10:04 812点击
仁心与银针“齐舞”
——记基层医务工作者李小红
李小红上门为村民问诊。 在内江市东兴区平坦镇卫生院,李小红所在诊室的墙面上悬挂着14面锦旗,每一面锦旗都镌刻着生命的重量,也诉说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医患故事。这位从东兴区田家镇长桥村走出来的医务工作者,用25年光阴走出一条从赤脚医生到中医骨干的蜕变之路。她以银针为笔,以仁心为墨,在基层医疗的画卷上书写着当代“大医精诚”的动人篇章。从卫校生到中医传承者卫校毕业后,李小红背着药箱回到长桥村,当起了
梁盛贵 文/图 | 05-21 10:01 812点击
“刀锋工匠”刘斌的革新之路
5月8日清晨6点,四川省青神县青城机械有限公司数控车间已亮起了灯,刚被评为四川省第九届劳动模范的刘斌蹲在机床前,指尖轻抚过刚加工完的精磨零件表面,粗糙度仪显示表面精度达Ra0.5μm。而这一数字背后,凝结了刘斌与金属“对话”26年的执着。1999年,中专毕业的刘斌攥着车床操作证走进了四川省青神县青城机械有限公司。此后,无数个深夜,轰鸣的机床旁,即使手指被切削液泡得发白,刘斌仍坚持调试程序。2
李若菡 四川科技报记者 苏文保 | 05-14 09:59 811点击
45年,他将使命镌刻在一座座大山之中
自然资源工作者马银国和他的倾情守护
近日,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高川村又下起了小雨,当天清晨7时,村里气温仅5℃,寒风裹着冰雨,冷飕飕的。迎着寒风,64岁的马银国和徒弟陈玥穿好迷彩服和巡护背心,将卷尺、干粮、望远镜、记录本等装进帆布包,准备向山林进发。因为连日的阴雨天气,他们要对高川乡辖区的64个地灾隐患点进行逐一排查,当天计划巡查点位是高川村塘房沟泥石流地质灾害点和黄洞子沟泥石流地质灾害点。173平方千米6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每月至少
赵利宾 安峥 宋德平 | 04-09 09:57 810点击
采气工吴忠超:扎根一线,创新设计“可升降式火炬风向标”
>>>人物名片吴忠超,39岁,高级技师,现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采气厂普光201集气站站长。持之以恒的钻劲,十数载的历练,是吴忠超的“底色”。入职十余年,他凭着对技术的执着和对工作的热情,在本职岗位上真抓实干,成了采气厂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还先后获得了国家级专利8项、创新成果20余项,是普光气田“王红宾创新工作室”的骨干成员,被评为“达州市技能大师”“普光工
施兴峰 石海军 段云琪 | 03-19 09:46 831点击
核级焊工尔基:为核电站贯通“大动脉”
今年年初,“德耀巴蜀·礼润广元”——2024年第四季度“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在广元市举行。发布会上揭晓了2024年第四季度“四川好人榜”名单,青年尔基榜上有名,获评敬业奉献类“四川好人”。尔基出生于1990年10月,是阿坝州黑水县人,也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核级焊工。曾参与了“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建设、田湾核电站建设安装工程等,他的名字编码被印在国家重点
王鑫 | 03-12 08:49 872点击
“最美医生”梁宗安:31年用“专业”诠释最美
人物名片:梁宗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主任,长期致力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呼吸治疗学领域的临床、教学、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四川省非典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救治专家组、流感专家组组长,作为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专家组常务副组长参与构建全省医疗救治模式,还先后三次挂帅出征、奔赴战“疫”一线。8月17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3年“最美
丁宁 魏冯 | 2023/09/08 09:08 3617点击
热点推荐
HOT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用脚步丈量巴山蜀水 用挚爱记录中国西部生态变迁
西部调查中,马是印开蒲常常依靠的交通工具。(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印开蒲,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员、生态学家。从17岁到80岁,从一名科研辅助人员干起,一生从事中国西部地区植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致力于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成长为国际知名生态学家。3月21日,第11个“国际森林日”,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国际森林日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座谈会。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为一位
张亚刚:俯下身 扎下根 潜心教 慢慢长
张亚刚(前排右二)和学生 2022年7月,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张亚刚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 Infomat 发表了题为“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Mpemba Effect with Water–Probe the Mysterious Heat Transfer”的研究论文,这一重大发现破解了困扰物理化学科普界50多年的难题,终结了关于Mpe
让科技创新的“千里马”竞相奔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技是绵阳的立市之基,创新是绵阳的核心价值。为进一步激励全市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学习最美,争当最美,去年,绵阳市科协联合市委宣传部、市人才办等部门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评选活动,经过广泛动员、组织
武俊杰:让雷达看得更清、辨得更明
人物名片:武俊杰,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新体制雷达成像与探测技术研究,担任中国电子学会数字信号处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电子学会理事、四川省电子学会信号处理专委会主任委员、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委委员,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获
核动力专家赵仁恺:为中国核潜艇“画”一颗坚强有力的心脏
人物名片:赵仁恺(1923年—2010年),国际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科学与工程技术设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46年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大学本科毕业,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参加了中国第一座重水实验堆的建设。1960年,他率领的技术团队首先提出了我国第一个潜艇核动力初步设计方案,1965年开始,他作为主要技术负
“大熊猫之父”胡锦矗
上世纪80年代,胡锦矗在研究大熊猫。(西华师范大学 供图) 人物名片:胡锦矗,1929年3月24日出生于四川开江县,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研究班,是世界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大熊猫生态生物学奠基人。1974年受命牵头组织全国第一次野外大熊猫调查,发明了研究野生大熊猫的“咬节法”,参与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大熊猫生态观察站。1983年,牵头组建了世界最大的大熊猫科研机构中国保护大熊
杯酒品匠心
用心品酒的徐姿静 人物名片:徐姿静,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级徐姿静品酒师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高级工程师、高级品酒师、高级酿酒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第十二届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工匠,四川十大青年岗位能手,德阳市首届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德阳市首届十佳“最美科技工作者”,德阳市首席技师
朱福兴: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人物名片:朱福兴,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钛化工所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攀西钒钛磁铁矿战略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熔盐冶金、钛金属冶金等技术研发,先后主持完成了8项公司重大课题,主研完成了2项国家973课题、3项省科技支撑课题和10余项公司重大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级2项、三等奖3项。荣获第十五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
朱创业教授的“创业”之旅
人物名片:朱创业,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镇规划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公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朱创业和学生在贡嘎雪山 成都、眉山、德阳、雅安、遂宁、达州、广元、阿坝、甘孜、凉山、攀枝花……朱创业和他的团队走遍了四川每一个市(州);峨眉山、贡嘎山、夹金山、龙门山、罗浮山、格萨拉、彝海、伍须海、猎塔湖、马湖、九曲黄河第
鲁力:十年深潜,创造物联网边端系统新架构
人物名片:鲁力,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边端系统、无线系统安全。作为主要成员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20余项国内专利授权和1项美国专利授权。2022年11月中旬,从珠海航展归来,鲁力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四号科研楼5楼的办公室里,复盘见闻,筹划新研究。这一趟珠海之旅,他为自己的物联网新系统找到了不少新的应用场景。在
张其圣:助“东坡泡菜”香飘海内外
作为“中国泡菜之乡”的眉山,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泡菜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2021年全市泡菜销售收入达到217.8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全省50%以上,形成了“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的发展格局。一碟碟泡菜走出了四川,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眉山泡菜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以“泡菜”为主研方向的科技工作者们。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其圣便是其中一位。作为四川大学发酵
无惧风沙 勇趟科研荒漠
人物名片:梁海波,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石油总公司-西南石油大学钻井安全防控技术研究联合体负责人,长期从事油气井智能感知与安全防控、人工智能系统、智能测控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近年来,以第一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省部级纵向项目10余项,主持各类企业横向合作项目80余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月的新疆,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