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科 技 工 作 者 服 务 为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服 务 为 提 高 全 民 科 学 素 质 服 务 为 党 和 政 府 科 学 决 策 服 务
2023年01月30日 星期一
焦点新闻
科技前沿
科普生活
天府人才
在川院士
科技工作者
乡土人才
微人物
地方报道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眉山
巴中
雅安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回头看”
乡村振兴资讯
新风新貌
一线故事
农业技术
创新创业
科教兴川
教育在线
高校之窗
基层学校
科技小记者
畅游科技(场)馆
走近科学家
优秀作品展
科技夏(冬)令营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高能物理探索乐章添上中国音符
——专访“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首席科学家曹臻
>>>人物名片:曹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首席科学家,四川天府新区宇宙线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2022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主持完成了1993至1996年HiRes prototype的数据处理和物理分析,证实了位于亚EeV能区的宇宙线能谱“第
四川科技报记者 马静璠
|
2022/12/28 09:06
5210点击
张其圣:助“东坡泡菜”香飘海内外
作为“中国泡菜之乡”的眉山,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泡菜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2021年全市泡菜销售收入达到217.8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全省50%以上,形成了“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的发展格局。一碟碟泡菜走出了四川,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眉山泡菜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以“泡菜”为主研方向的科技工作者们。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其圣便是其中一位。作为四川大学发酵
王琴 四川科技报记者 苏文保
|
2022/12/22 12:57
7685点击
无惧风沙 勇趟科研荒漠
——记2021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梁海波
人物名片:梁海波,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石油总公司-西南石油大学钻井安全防控技术研究联合体负责人,长期从事油气井智能感知与安全防控、人工智能系统、智能测控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近年来,以第一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省部级纵向项目10余项,主持各类企业横向合作项目80余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月的新疆,寒风
四川科技报记者 曾青瑶
|
2022/12/22 08:56
20133点击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四川
——专访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得者田玲
人物名片:田玲,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理论及应用研究。国家级领军人才。担任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学生英才计划”导师,12年来服务于全国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负责教育部“计算机科学拔尖计划2.0”电子科技大学基地,及全国首个跨校“新工科+新商科”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专业的方案规划与制定。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荣获四川
四川科技报记者 马静璠
|
2022/12/22 08:50
15160点击
“竹荪婆婆”黄文培:“培”梦青山,耕耘乡村振兴路
黄文培(右)给农户介绍新成果人物名片:黄文培,宜宾市长宁县国有林场原科技股股长、林业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连续两届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聘请为省科技顾问团成员。从事人工栽培竹荪的科研工作70余载,先后荣获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首届老科协奖以及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宜宾市十大杰出女性等荣誉和称号,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竹荪婆婆”。2022年7月,黄
宋成均 何贵香 四川科技报记者 廖梅
|
2022/12/21 21:31
4664点击
农技路上的追梦人
——记2022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蒋凌萍
蒋凌萍讲解果树管理技术 人物名片:蒋凌萍,石棉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站长、农艺师。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先后获评全省稻飞虱防治先进个人、全省绿色防控先进个人、全省“五个一”优秀驻村农技员、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雅安市“创先争优巾帼建功标兵”、石棉县“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被石棉县委、县政府记“三等功”两次。她主研的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市级三等奖2
四川科技报记者 苏文保
|
2022/12/21 09:18
8179点击
雍太文:笃行不怠,事皆有成
雍太文调查大豆产量 >>>人物名片:雍太文,四川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作物学会豆类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作物高产栽培生理与营养生态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6项,主持(研)其他省部级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
四川科技报记者 曾青瑶
|
2022/12/21 08:54
20391点击
让创新成为一种素质 为人类发展领跑
——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冯小明
冯小明他26岁时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教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化学反应“Roskamp–Feng反应”,是首个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所做的工作被国际人名反应专著冠以中国人名的有机化学反应;他的研究纠正了这一国际上通用有机化学教材对该反应获得光学纯产物的片面描述;……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四川大学冯小明教授,了解他的科研之路。冯小明团队在
四川科技报记者 马静璠
|
2022/12/21 08:48
18799点击
赵联军:在绿水青山间书写“自然”人生
人物名片:赵联军,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凭借28年如一日的努力,他带领单位全体科技工作者推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知名的基于科学来开展保护工作成效最显著的保护区之一,该局连续三次荣获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称号,赵联军荣获全国自然保护区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平武县拨尖人才等称号。赵联军在野外巡护
董沙沙
|
2022/12/21 08:46
17090点击
罗英:以芳华锻造国之重器
罗英在会场作学术创新报告>>>人物名片:罗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核集团学科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反应堆设计,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项20余项,先后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其创建的罗英创新工作室获“全国三八
四川科技报记者 曾青瑶
|
2022/12/20 11:26
15445点击
他们把氢燃料电池装在列车上——氢能列车来了 已有100余项专利
人物名片:陈维荣,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获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月29日,在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二楼办公室内,院长陈维荣与几位同事正在探讨提升氢燃料电池列车速度的方案。几天前,陈维荣团队的项目“大功率氢能动力轨道机车关键技术与应用”拿到了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为组长的评价小组对这一科技成果如是评价。“很兴奋,这
唐泽文 李强
|
2022/12/20 08:59
9301点击
“科技之花”盛放眉州 “创新之刃”沃野千里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工作者勇挑大梁,科协工作者乐搭桥梁。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眉山市科协特别推出了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张志发、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大数据专业教师陈天伟、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资深技能专家甘俊林三位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事迹,展现他们长期奋战在一线,积极投身建设幸福美好眉山的实践。以此号召眉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
四川科技报记者 苏文保
|
2022/12/19 14:28
18015点击
精于勤 匠于心 品于行
——记2022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甘俊林
甘俊林在车间工作>>>人物名片:甘俊林,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制造中心试制研发班班长、四川省“甘俊林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中车集团资深技能专家,有着冷作工高级技师、电焊工技师“双料技师”头衔,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工匠”“四川省技术能手”“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称号,入选眉山市首批“眉州名匠”。连日来,天气炎热,在中
四川科技报记者 苏文保
|
2022/12/19 08:50
15482点击
扎根泥土助“三农” 深爱笔墨记“春秋”
——记丹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敬宗
【人物名片】刘敬宗,眉山市丹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1982年毕业于乐山地区农业学校,1994年破格晋升为农艺师,2000年再次破格晋升为高级农艺师,2007年成为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会员。为丹棱县委、县人民政府第三批、第四批拔尖人才,十大优秀人物,丹棱县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第十四次党代会党代表,眉山市第二次、第三次党代会党代表,眉山市“劳动模范”,2003、2005年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代表。
罗俊涵 四川科技报记者 苏文保
|
2022/12/16 15:39
1641点击
赵汝进:让更多中国奇迹在星河中闪耀
人物名片:赵汝进,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空天光电技术事业部第一党支部书记,获评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中科院“西部之光”西部青年学者。他长期奋斗在科研一线,先后承担了“北斗三号”工程、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多项重大航天任务中的关键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制工作。带领团队自主研制了国产化星敏感器,成功应用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攻克了月面成像彩色定标关键技术,成功应用
四川科技报记者 陈兰
|
2022/12/16 10:06
13418点击
热点推荐
HOT
为高能物理探索乐章添上中国音符
>>>人物名片:曹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首席科学家,四川天府新区宇宙线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2022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主持完成了1993至1996年HiRes prototype的数据处理和物理分析,证实了位于亚EeV能区的宇宙线能谱“第
张其圣:助“东坡泡菜”香飘海内外
作为“中国泡菜之乡”的眉山,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泡菜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2021年全市泡菜销售收入达到217.8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全省50%以上,形成了“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的发展格局。一碟碟泡菜走出了四川,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眉山泡菜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以“泡菜”为主研方向的科技工作者们。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其圣便是其中一位。作为四川大学发酵
无惧风沙 勇趟科研荒漠
人物名片:梁海波,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石油总公司-西南石油大学钻井安全防控技术研究联合体负责人,长期从事油气井智能感知与安全防控、人工智能系统、智能测控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近年来,以第一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省部级纵向项目10余项,主持各类企业横向合作项目80余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月的新疆,寒风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四川
人物名片:田玲,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理论及应用研究。国家级领军人才。担任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学生英才计划”导师,12年来服务于全国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负责教育部“计算机科学拔尖计划2.0”电子科技大学基地,及全国首个跨校“新工科+新商科”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专业的方案规划与制定。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荣获四川
农技路上的追梦人
蒋凌萍讲解果树管理技术 人物名片:蒋凌萍,石棉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站长、农艺师。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先后获评全省稻飞虱防治先进个人、全省绿色防控先进个人、全省“五个一”优秀驻村农技员、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雅安市“创先争优巾帼建功标兵”、石棉县“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被石棉县委、县政府记“三等功”两次。她主研的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市级三等奖2
雍太文:笃行不怠,事皆有成
雍太文调查大豆产量 >>>人物名片:雍太文,四川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作物学会豆类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作物高产栽培生理与营养生态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6项,主持(研)其他省部级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
让创新成为一种素质 为人类发展领跑
冯小明他26岁时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教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化学反应“Roskamp–Feng反应”,是首个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所做的工作被国际人名反应专著冠以中国人名的有机化学反应;他的研究纠正了这一国际上通用有机化学教材对该反应获得光学纯产物的片面描述;……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四川大学冯小明教授,了解他的科研之路。冯小明团队在
赵联军:在绿水青山间书写“自然”人生
人物名片:赵联军,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凭借28年如一日的努力,他带领单位全体科技工作者推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知名的基于科学来开展保护工作成效最显著的保护区之一,该局连续三次荣获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称号,赵联军荣获全国自然保护区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平武县拨尖人才等称号。赵联军在野外巡护
罗英:以芳华锻造国之重器
罗英在会场作学术创新报告>>>人物名片:罗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核集团学科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反应堆设计,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项20余项,先后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其创建的罗英创新工作室获“全国三八
精于勤 匠于心 品于行
甘俊林在车间工作>>>人物名片:甘俊林,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制造中心试制研发班班长、四川省“甘俊林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中车集团资深技能专家,有着冷作工高级技师、电焊工技师“双料技师”头衔,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工匠”“四川省技术能手”“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称号,入选眉山市首批“眉州名匠”。连日来,天气炎热,在中
赵汝进:让更多中国奇迹在星河中闪耀
人物名片:赵汝进,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空天光电技术事业部第一党支部书记,获评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中科院“西部之光”西部青年学者。他长期奋斗在科研一线,先后承担了“北斗三号”工程、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多项重大航天任务中的关键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制工作。带领团队自主研制了国产化星敏感器,成功应用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攻克了月面成像彩色定标关键技术,成功应用
在麦田书写金色人生
汤永禄观察小麦植株生长特性人物名片:汤永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暨执行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耕作制度、作物栽培与生理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 “中国人的饭碗里,要装中国人自己的粮。农业科技工作者必须要走到田间地头去,
尽力尽为 有滋有味
人物名片:张佳敏,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参与国家星火科技项目1项,参与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科研项目8项。主研参与的项目通过四川省科技厅成果鉴定10项,《微生物发酵提升传统腌腊肉制品品质和安全性研究与集成应用》等4项研究成果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张佳敏出生在世界美食之都——成都,自小便对美食兴趣浓厚。她记得中学时期,偶尔还会在家背着家长混搭各种食
吴锦晖:行动诠释 让老人有尊严地度过晚年
吴锦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老年科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参与编写《系统评价摘要精萃(II)》《老年病学》等多部专著。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研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级课题5项。主研课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早上8点交班、多学科团队老年病例讨论;早上9点查房,优化老年
立大志于一事 做大事于一生
范国滨(中)在首届“科创会”上了解企业科技成果 人物名片:范国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高技术重大任务专家组组长、高能激光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2022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高能激光技术与工程管理研究,是中国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头条号
人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