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林伟:操控“国宝级”设备 打造中国造高端航空模锻件

2023-05-10 08:57 曹凘源 2179 点击

叶林伟在操作8万吨模锻压力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名片:

叶林伟,中共党员,国机集团中国二重万航模锻模锻工、班组长。曾获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C919首飞个人二等功、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德阳榜样等荣誉。在工作的14年时间里,他锤炼精湛技艺,精准操控世界最高等级8万吨模锻压力机,成功压制首件C919大型客机缘条精密钛合金锻件等高端精密模锻件,服务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以高超技能助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今年,叶林伟被授予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5月6日,笔者在国机集团中国二重万航模锻见到叶林伟时,他刚从北京领奖回来。没有太多休息时间,首件C919大型客机缘条精密钛合金锻件才锻成不久,叶林伟又将迎来新的一批航空模锻件的锻造任务。

作为世界最高等级8万吨模锻压力机首位操作手,叶林伟通过一个手柄,操纵重机“起舞”,他将自己的青春梦想与民族振兴的伟大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一起。

怀揣一个“飞天梦”

向着“造飞机”目标一路前进

“干这一行和小时候的理想有着巨大的关系。”坐在会议室里,伴随着窗外锻锤撞击的声音,叶林伟谈起从事这个行业的缘由,“小时候想当飞行员,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实现梦想,所以我就想,既然不能开飞机,那就造飞机。”

2006年,叶林伟进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了大学生活。当他听闻8万吨模锻压力机正在研发制造,且即将落户中国二重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进入材料系模具设计与制造锻压专业学习。“如果能操作这台‘巨无霸’,锻造出世界一流的航空模锻件,那将是一件多酷的事情。”叶林伟说。

2009年,面对多个重装“大厂”来校园招聘,叶林伟没有动摇想进入中国二重的决心。“二重来校招的时间比较晚,同学们又陆续找到工作离开了校园,我心里忐忑,想着不会不来了吧?”叶林伟笑着说,“二重校招的那一天,我拿着准备好的简历就往招聘点冲刺,当时因为比较瘦,老师还担心我吃不了锻压工作的苦,怕我选不上,最后还是如愿以偿了。”

进入二重以后,叶林伟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锤锻相关知识,后来又做了一段时间质量员工作。三年时间,积累了专业经验,又对产品质量、要求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这段工作经历为叶林伟目前从事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4月1日,叶林伟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随着8万吨模锻压力机正式投入试运行,他也成为了这台“国宝级”设备的候选操作手之一。

首位“巨人”操作手

操控设备全靠摸着石头过河

高达42米,相当于15层楼房的高度;总重量达2.2万吨,其中75吨以上的单个零件就有68个。这样的规格,让这台由中国二重自主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使用的8万吨模锻压力机无愧“世界第一”的称号。

“建好,更要用好,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叶林伟介绍了这台国之重器的基本情况——和传统的蒸汽驱动不同,8万吨模锻压力机采用液压驱动,配置了高端的伺服系统,通过60组泵驱使5个高压缸在瞬间产生高达8万吨的压力,以此保证高端航空模锻件难变形合金的成型。机器内总长10公里的液压管道,遍布阀体、管道、油箱、增压器等上千个液压元件,这些液压元件环环相扣,需要操作者精确掌握。

“光说明书就有400多页,A1大的液压原理图叠放起来有1厘米厚。第一次培训,因为没有接触过,调试方对我们首批选拔出来的3个候选操作员毫无信心。”叶林伟说,或许是因为年轻,有着不服输的傲气,他白天在单位配合调试方开展调试工作,晚上回家又继续埋头“啃书”,仅用一个月时间就突破“零基础”,并于当年9月顺利考取操作资格证,成为该设备首位操作员。

快速熟悉了设备后,叶林伟完成了8万吨模锻压力机操作界面的定版工作,让大压机拥有了全新的“中国符号”。“人机交互系统需要根据操作员的使用习惯做出优化调整,这些只能靠自己设想,然后验证调试,不合适的地方再修改。”叶林伟说光定版工作就花费了半个多月,前后修改了三四个版本才最终确定,一直到现在都还在沿用。

奋进中的“孤勇者”

克服困难锻出“中国造”航空件

刚开始操作员工作的两年里,叶林伟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在反复验证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操作技能水平。在他看来,干这一行必须敢当“孤勇者”。

定位,模锻的专业名词。对于操作手来说,这是最考验技能的地方,对于叶林伟来说,这也是他的绝技。

难在哪儿?叶林伟解释说,因为模具型槽存在高低点,当压机横梁带动上模接触锻件高点时,锻件低点会因为杠杆原理产生偏转,如果不及时纠偏,会因为压机速度慢,不能快速定住锻件低点导致定位失败,要完成这一过程的流畅操作,考验的是操作者对设备的熟练程度,对模具的把控和整个操作过程的一锤定音。

凭借着对8万吨模锻压力机液压系统的了解,沉稳和专注的叶林伟先后成功压制出了C919大型客机主起外筒、机身框梁结构件等代表我国最高水平的大型高端航空模锻件。

金子总会闪光。2017年,叶林伟接到任务,压制C919大型客机起落架这一代表性的关键承力构件。该起落架在飞机着陆时,将接受载重70余吨飞机落地瞬间的冲击力的考验,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客机首飞降落那一刻,我非常激动。这不仅代表了我们8万吨模锻压力机的最高生产力,也代表了8万吨模锻压力机目前生产锻件的最高水平。”叶林伟的话语中是满满的自豪感。

除了操作员的日常工作外,叶林伟还将自己多年的操作经验一一整理,编写了《8万吨模锻压力机操作手册》《800MN操作SOP及异常处置办法》等培训教材,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新进员工提供第一手学习材料。“获得奖章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鼓励,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为国家的重装事业奋斗。”叶林伟说,目前考取8万吨模锻压力机操作资格证的已有8人,还有两人正在进行培养,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队伍,扎根一线提供更多优质航空模锻件,让“中国造”走向世界顶尖。

热点推荐
HOT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用脚步丈量巴山蜀水 用挚爱记录中国西部生态变迁
西部调查中,马是印开蒲常常依靠的交通工具。(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印开蒲,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员、生态学家。从17岁到80岁,从一名科研辅助人员干起,一生从事中国西部地区植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致力于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成长为国际知名生态学家。3月21日,第11个“国际森林日”,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国际森林日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座谈会。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为一位
张亚刚:俯下身 扎下根 潜心教 慢慢长
张亚刚(前排右二)和学生 2022年7月,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张亚刚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 Infomat 发表了题为“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Mpemba Effect with Water–Probe the Mysterious Heat Transfer”的研究论文,这一重大发现破解了困扰物理化学科普界50多年的难题,终结了关于Mpe
让科技创新的“千里马”竞相奔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技是绵阳的立市之基,创新是绵阳的核心价值。为进一步激励全市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学习最美,争当最美,去年,绵阳市科协联合市委宣传部、市人才办等部门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评选活动,经过广泛动员、组织
武俊杰:让雷达看得更清、辨得更明
人物名片:武俊杰,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新体制雷达成像与探测技术研究,担任中国电子学会数字信号处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电子学会理事、四川省电子学会信号处理专委会主任委员、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委委员,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获
核动力专家赵仁恺:为中国核潜艇“画”一颗坚强有力的心脏
人物名片:赵仁恺(1923年—2010年),国际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科学与工程技术设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46年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大学本科毕业,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参加了中国第一座重水实验堆的建设。1960年,他率领的技术团队首先提出了我国第一个潜艇核动力初步设计方案,1965年开始,他作为主要技术负
“大熊猫之父”胡锦矗
上世纪80年代,胡锦矗在研究大熊猫。(西华师范大学 供图) 人物名片:胡锦矗,1929年3月24日出生于四川开江县,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研究班,是世界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大熊猫生态生物学奠基人。1974年受命牵头组织全国第一次野外大熊猫调查,发明了研究野生大熊猫的“咬节法”,参与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大熊猫生态观察站。1983年,牵头组建了世界最大的大熊猫科研机构中国保护大熊
杯酒品匠心
用心品酒的徐姿静 人物名片:徐姿静,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级徐姿静品酒师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高级工程师、高级品酒师、高级酿酒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第十二届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工匠,四川十大青年岗位能手,德阳市首届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德阳市首届十佳“最美科技工作者”,德阳市首席技师
朱福兴: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人物名片:朱福兴,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钛化工所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攀西钒钛磁铁矿战略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熔盐冶金、钛金属冶金等技术研发,先后主持完成了8项公司重大课题,主研完成了2项国家973课题、3项省科技支撑课题和10余项公司重大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级2项、三等奖3项。荣获第十五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
朱创业教授的“创业”之旅
人物名片:朱创业,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镇规划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公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朱创业和学生在贡嘎雪山 成都、眉山、德阳、雅安、遂宁、达州、广元、阿坝、甘孜、凉山、攀枝花……朱创业和他的团队走遍了四川每一个市(州);峨眉山、贡嘎山、夹金山、龙门山、罗浮山、格萨拉、彝海、伍须海、猎塔湖、马湖、九曲黄河第
鲁力:十年深潜,创造物联网边端系统新架构
人物名片:鲁力,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边端系统、无线系统安全。作为主要成员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20余项国内专利授权和1项美国专利授权。2022年11月中旬,从珠海航展归来,鲁力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四号科研楼5楼的办公室里,复盘见闻,筹划新研究。这一趟珠海之旅,他为自己的物联网新系统找到了不少新的应用场景。在
张其圣:助“东坡泡菜”香飘海内外
作为“中国泡菜之乡”的眉山,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泡菜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2021年全市泡菜销售收入达到217.8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全省50%以上,形成了“中国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的发展格局。一碟碟泡菜走出了四川,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眉山泡菜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以“泡菜”为主研方向的科技工作者们。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其圣便是其中一位。作为四川大学发酵
无惧风沙 勇趟科研荒漠
人物名片:梁海波,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石油总公司-西南石油大学钻井安全防控技术研究联合体负责人,长期从事油气井智能感知与安全防控、人工智能系统、智能测控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近年来,以第一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省部级纵向项目10余项,主持各类企业横向合作项目80余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月的新疆,寒风

阅读下一篇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张春祥 赤子之心 医学报国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在同行的眼中,他是勇攀医学高峰的勇者;而在他的心中,科学报国,心之所向,义无反顾。他的身上有多个标签——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国际知名的心血管病学及心血管药理学研究专家、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泸州市确立的国内两院院士培育计划的首席候选人。最终,他选择在泸州开始新的科研征程。他,就是西南医